老话说得好,饮食男女。食和色有它们共同的特点,赏心悦目且满足“口腹之欲”。故而,每次外出,扫食扫人是一大目的。
越南的饮食以米、面、河粉为主食,鱼露(nuoc mam)和虾酱(mam
tom)是最常用的调料,几乎每盆菜边都会放上一小碟。春卷——Spring
Roll更是每个饭馆都有,只是和中国的春卷并不一样。大部分是素的,以各种生菜为主,有时候需要自己动手包卷,蘸上酸甜的酱汁,很是爽口。油炸春卷就不如国内的,稍嫌生硬。

河粉在街头巷角随处可见。最著名的要数PHO2000和PHO24。PHO,在越南语中是“米粉”的意思。前者在西贡Phan
Chu Trinh st
1-3号,近边青市场,据说克林顿曾到访过。后者是连锁的越式米粉店。很多游客都认为小巷的河粉滋味更浓,性价比也高。
不过,我不是很好这一口,也仅仅在西贡红教堂边的PHO24分店品尝了一小碗,味道还行。价格不便宜,小份的就要35千盾。

曾为法国殖民地的越南,法棍也是街头常见的食物,尤其对于旅行者,夹着生黄瓜、西红柿、鸡蛋、cheese的法式面包是路上补充能量不错的选择。价格从5千到10千盾不等,全赖于你要加多少配料。

大叻中央市场附近的Lien Hoa,是卖各种面包糕点的面包房,生意很好。这是卖夹馅面包的角落,每个10k盾。

制作精美的蛋糕。从动物形状的蜜饯到可爱蛋糕,从crazy
house到灵福寺,越南人民的童真和创造力可见一斑。

市场上,豆浆、油条等和国内或相同或类似的点心也可以看到。

至于各地的特色饮食,会安最出名的是Cao Lau和白玫瑰。Cao
Lau感觉就是一种炒面,堆上碎面包屑、豆芽、各种香料叶子和成片的猪肉。所谓白玫瑰——White
Rose,说穿了,就是虾饺。这两样,味道和外形相比国内的同类逊色许多。


到了近海的芽庄或者美奈,那就是海鲜的主场了。尤其是美奈,中区的椰子树林下,有很多石凳,石桌。每到傍晚,灯火通明,都是海鲜排挡。前几年,有游客说Boke的性价比最高,结果如今,好几家都挂着BoKe的招牌。价格么,越靠近sinhcafe方向的价格越便宜。贝壳类烧烤40-45千盾/公斤,龙虾480-550千盾/公斤。如果是两个人,叫上一只八九百克的龙虾,再来一盆杂色贝壳,两份饮料,人均也就百元。在斜阳晚辉中,听海涛拍岸,两只手捧起半片膏壮脂肥烤得金黄白嫩的龙虾,豪气陡升。是每晚必去的地方。

在大叻,我们还意外在中国人开的餐馆里吃到了打边炉。和国内的火锅或者云南的打边炉有小小的差异,味道一样的好。

说完美食,接着说美女。从越南北部走到南,小小的越南,从幼儿园到小学、高中乃至大学,无论是学校的数量、建筑还是制服,都让我惊叹。下面这张就是会安的一座幼儿园。

小美女很活泼,扭个不停,好不容易拍了一张还算清晰的,就被警惕的老师拉走了。

会安渔村,又找到了一个小Loli,在门前守株待兔,等骑着竹马的小姑娘发现我在拍她时,愣了好几秒,害羞地逃之夭夭。不知道是不是去找她的青梅了?

看制服应该是初中生了吧?提着公文包式书包的孩子很有日式风格。

奥黛,如同旗袍之于中国,是越南女性的民族服装。与我们国家不同的是,奥黛依然是越南女性的常服,更是大学生的校服。2月的越南,春寒料峭,虽然奥黛外都套着外套,依然可见飘飘裙裾。

在大叻清晨散步的时候,看到穿着奥黛陆续往一个方向走的姑娘们,才发现路口有个大学。大喜,厚着脸皮在校门口蹲点。别看都踩着7、8厘米的高跟鞋,每一个都步伐稳健,挺拔飘逸。

可惜大多数都会下意识避开相机,唯一一个非常美丽也肯停下微笑配合拍照的女孩子也被我严重拍糊了
。

这个的服装有点不一样,不知道是不是老师,看上去气质非常不错,喜欢。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国家也能够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