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广州市区中心的一德路的圣心大教堂建于1863年,落成于1888年,历时25年。由于教堂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石砌造,所以又称之为“石室”或“石室耶稣圣心堂”、“石室天主教堂”。教堂属“哥特”式建筑,法国设计师设计,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大教堂,国内现存最宏伟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之一,东南亚最大的石结构天主教建筑,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
在去广州前,从网络资料上看到“最宏伟”、“最大”、“全球”这一连串溢美之词时,说实话,我确实被砸到了。于是抽了一个大早,天才蒙蒙亮,目标——石室圣心大教堂。教堂边门的门卫老伯伯很慈祥和善,很热情地欢迎我进去参观。

进门,视线便被绚烂的彩绘玻璃吸引。初始于拿破仑时期的彩色玻璃,在抗战时期被震碎了一部分,受到颠覆性破坏的是在文革时期,这里一度成为垃圾处理场。2004年石室大修,才全部换上从菲律宾定制的98扇特殊玻璃。彩绘内容图像以《旧约》、《新约》里的故事、代表人物为原型,刻画了包括耶稣诞生、耶稣受洗、最后晚餐等约60个圣经故事。

早祷刚过,只有零星的数人依然在静静祈祷。两旁的石柱上悬挂着圣经故事的雕刻。10根由整块花岗石筑造的束柱支撑交叉上升直达拱顶,吊灯在透过彩色玻璃的天光与壁灯的照耀下折射出的微光,更衬托出宗教的神秘、肃穆感。

出大门,细细品味建筑。回溯历史,在1861年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中法不平等条约签订后,罗马教廷任命的两广教区“宗座监牧”传教士明稽章看中了被夷为平地的两广总督部堂地基,并要求划给他建教堂,但两广总督劳崇光拒绝了他的要求。于是明稽章请法军司令出面,写信威胁劳崇光如果1天以内不给土地给他,法军将实行全城戒严。于是1861年,恭亲王奕忻与法政府鉴署附加协议确定广州圣心大教堂的建立,咸丰帝下诏批准了协议。教堂于1863年6月18日圣心瞻礼日正式举行奠基典礼,故命名圣心大教堂。
当年的明稽章不但回法国从拿破仑三世那里得到50万法郎专款,还专门从罗马和耶路撒冷运来1公斤泥土,以表达“天主教创立于东方之耶路撒冷,兴起于西方之罗马”。现在教堂东侧墙角下“JERUSALEM1863”和西侧墙角下的“ROME1863”刻字依然清晰可见。

尖拱券门、门框外层层退入的7对柱线与7层尖拱肋,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特色。正面三扇大门的中门上,是直径6米、石雕镂空的玫瑰窗。外观的线条流畅、优美、简洁,与内观时如黑暗宇宙中星辰般的闪耀截然迥异。


虽然教堂的设计和主持是法国建筑师VONUTRIN和HUMBERT,然而真正的建造者却是广东揭西坪上镇尖田村的石匠——蔡孝。所以,用以巩固建筑的有哥特式的飞扶壁;而用来排泄雨水的出水口却是中国的石狮。


教堂一侧的迷你花园。

围绕教堂一圈,周边旧年的建筑已然零落,布局却尚在。门前的商店出售着琳琅满目的特产,教堂后的学校依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这一刻,
但与你同在。
Dream what you want to dream;
go where you want to go;
be what you want to be,
because you have only one life and one chance to do all
the things you want to do.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