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昨晚完美掉《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此书作者保罗·巴恩,在考古界名气甚大,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考古发现,而是因为他写的书被业界广泛参考引用,其中最著名一本(天杀的)乃《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几乎每个考古学专业的学生都听说过它对吗,读完这本书,基本上可以出去装B还不会被雷劈,可见这本书是多么详细多么实用,但对于只想粗浅了解考古学究竟是怎么样的读者,《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就显得太过厚重,于是,《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便成了不二的好选择(实际上还有另外一本书……等我读完再讲),它还特别适合矫正被《盗墓笔记》荼毒过的人群。
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吧,事先声明,大家所期待的怎样通过发现宝藏发家致富的事迹绝不存在,现今考古学家都是穷鬼。尽管漂亮的文物可能是某些人踏入考古领域的契机,进来后却发现TM完全不是想象中的情况,要求下贼船,结果没下成功,比如说我……
http://ww3/large/6c1fe1bcgw1exjhj7sjnwj20ch0m8414.jpg考古类(一)《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2015.10.30" TITLE="日记书评
好了我继续讲目录的事情,从目录就可以看出《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内在很严肃,导言部分阐述了考古学是“研究遗存下来的人类过去的物质遗迹而对人类过去进行的研究”,所以考古学研究一定是人类相关,研究恐龙化石并不是从事考古学工作,在有些国家比如美国,考古学是人类学的分支(私暗搓搓以为这是由于美国史前史太长造成的)。本以为作者会深入阐述研究是如何高大上,结果话锋一转,作者开始自嘲起考古学的乐趣,在外人看来搞考古的人很烦,总是对着一堆破烂玩意儿兴奋不已,讲些外人不理解的黑话,哦不,术语。失去了科林·伦福儒的限制,保罗·巴恩的语言风格就活泼地好似通了电,哎,腐国的考古学家怎么就……
刚开始严肃后来自嘲的风格从头到尾都是这么保持着,每一部分内容都充满了颠荡起伏的语言表述,好比你以为作者在跟你讲严肃的观点,翻过几页就变成了自黑,再翻过几页又变严肃了。
在第一章“考古学的起源与发展”中,保罗写完发展小史后貌似忧桑地提出了战后,考古学飞速发展,各种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博物馆研究院里堆满了来不及分析的藏品,顺带黑了一把丢藏品的博物馆。
接下去的章节包括,确定年代,技术,人们怎样生活,人们怎样思想,居所与社会,食物如何与为何改变,少数与女性(女权主义考古内容!),将过去呈现给观众,过去的未来。这些章节标题看起来很平常,其实每一章都介绍了学界正在关注的问题,并提供了几种答案。为了这些问题无数学者争论不休,考古学界还挺热闹的,只不过热闹在内部,当然这几年公众考古学在国内开始兴起,究竟该怎么开展也很让学者头疼。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有趣的小书,一点都不艰涩,站在考古学门口张望的人不妨读读看,按照原作者的说法“如果考古学不能给人们带来欢乐,那它就一钱不值。”我这种人业余学考古学无非就是找个乐子啊。
PS,《考古学的过去和未来》有kindle版,价格相当于一支梦龙(大概),欢迎大家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