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科研课题“基于项目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Scratch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期汇报与第四课研讨课展
广东省教育科研课题“基于项目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Scratch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期汇报与第四课研讨课展示
时间:2018年09月29日,下午2:30-5:30
主持人:简岳源
整理:范海晖、简岳源
参与人:郑贤、杜玉霞、陈颖钊、袁泽姬、阮铭健、钟陈辉、简岳源、孔吉生、文卫、范海晖、梁永辉、艾建红、陈淑华、张菊红、黄晓铭、邹红毅、黎尚斌、梁戈
教研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键盘控制指令控制程序执行。
(2)会用“面向···方向”动作指令编写程序脚本。
(3)会用“如果···”条件控制指令编写程序脚本。
(4)会用“碰到···”条件侦测指令编写程序脚本。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尝试、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学习方式,掌握键盘控制及条件侦测指令的应用,能综合运用外观指令、动作指令编写更加丰富的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用Scratch制作“俭”的美德作品过程中,学习俭以养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 通过创作Scratch作品,提升Scratch学习编写程序的兴趣,培养遇到问题,善于分解难度,逐一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角色的面向、键盘的控制及条件侦测指令的应用。
教学难点:“碰到···”条件侦测指令的应用。
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以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的课程教学目标为基础,采用基于项目学习的方式,以计算思维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以“俭以养德”为活动主线,合理地设计学习任务。
教法:运用计算思维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过程:1.范例(或视频)引领,激发兴趣并提出探究式问题;2.运用计算思维方式,启发学生思考; 3.实时提供资源,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4. 教师提供协助,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5.总结拓展。
学法:采用基于项目学习的方式,以传统德育文化中的“俭”为活动主线,以解决问题为主旨,让学生自主、协作探究,达成学习目标。为进一步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益,还适时采用分组合作,相互交流的团队式学习解决问题。
1. Scratch语言程序教学融合德育项目的设计研究。
1.Scratch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与德育项目融合设计研究。
2.Scratch语言程序设计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3.Scratch语言程序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1.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7年3月至2017年8月)
(1)成立组织机构:课题组。
(2)广泛搜集资料并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
(3)完成选题、立项、提出申情。
(4)进行实验前测:学生学习基础情况调查。
(5)制订研究方案。
(1)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实施方案,分工协作,紧密围绕本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全面开始实施。
(2)结合研究内容,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培训或专题讲座。
(3)在实施的每一个阶段,开展课例研讨活动,进行分析、反思和总结,促进提高,为下一阶段的设计与实施奠定研究和深化的基础。
(4)逐步形成项目学习每个阶段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资源、教学反思,并提炼、总结教学经验,形成论文,整理学生作品集。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包括学习资源、论文发表,课题研究报告,完成结题工作等等。
实施情况:
第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准备工作的五点内容已按计划顺利完成。为了在第二阶段的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能顺利开展,按计划做了一次研究前侧,即对海珠区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作出分析,提出设想的教学对策。
第一轮教学实践从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此轮实践确定了德育项目,即以中华民族传统德育文化“礼、让、信、俭、恕、孝、悌、仁、爱、忠、义、和”为学习活动主线,贯穿整套Scratch新知学习模块。从项目本身内容分析,在课题申报书中,原本是以一些社会现象(如:文明使用共享自行车、识别网络诈骗、防拐骗、防溺水等),在课题开题论证会上,经过专家的启发与指引,确定为中华民族传统德育文化项目探究。在第一轮的实践课中,邀请了课题组专家以及学校主管德育校长与同行教师观摩,他们对此项目给予肯定,认为把中华民族传统德育文化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出来,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符合了我国现在所提倡的以德树人教育理念。
从学生的角度,刚开始提出德育项目这一学习主题,他们表示愿意接受,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包括课前的资料搜索、筛选、收集、整理,课中的分工合作、作品制作、评价,课后的总结与反思,都以认真的态度参与。
第二轮教学实践从2018年2月至2018年7月,此轮实践着重探究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即初步培养计算思维。
第二轮实践研究,主要以课题组成员梁永辉老师提出的“关注程序功能的提问”、“关注运行过程的流程图设计”、“关注指令用法的新知讲授”、“关注脚本算法的作品评价”、“关注知识运用的任务拓展”等五条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Scratch程序设计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证实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学生的制定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抽象建模能力、算法设计能力、优化方案能力、迁移解决方法能力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另外课题组成员还在各自的学校中尝试运用计算思维探究课堂学习模式,启发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探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计算思维达到知识巩固和迁移的目的。
第三轮教学实践计划从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此轮教学实践着重形成项目学习的评价量规,落实评价的效能。
第三轮的教学实践则第一、二轮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项目设计,使德育项目具有可模仿,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并能检测其效果;在德育项目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验证计算思维教学模式在Scratch教学的可行性,并解决上一轮的问题:学生制定问题的比较肤浅;抽象建模与算法设计能力不强,还处于模仿层面,以致知识运用与迁移效果不佳。解决第一、二轮遗留问题的基础上,本轮着重解决项目学习的评价环节。按照研究计划的设想,将对课堂学习过程进行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并尝试使用“志华信息技术云课堂”软件,对课堂学习过程以及制作的作品分别作出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述评相结合,并建立完善的评价追踪过程,即对每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与作品成果保存到云平台,作为整个课题研究过程的依据与档案。
看到徒弟们的成长,也觉得很欣慰。工作室成立了8年,也一直在做项目学习。这次看到中期汇报,也看出课题组的成员工作非常认真,到位。看到答辩的环节感到特别欣慰。做老师最幸福的是你培养的学生在不断超越老师自己,倍感欣慰。
引用祝教授的话:基于项目的学习非常贴合我们学科去研究的。以什么为主线,以什么为载体作为研究是很重要的,怎样有特色。为什么要搞课题?(简岳源老师回答:以学生为主,学生有什么得益,同时老师也可以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郑贤的观点: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视野,对老师的专业发展很有帮助。一旦做研究老师就会得到发展。如何体现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国家的层面可以看到德育的重要性,也在提倡从小开始倡导学生德育为先。现在国学也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到很好。徒弟们进入工作室是不断成长,能独当一面,感到欣慰。后半年如何落实做好课题后期研究。
做教师最大的本领是如何深入浅出,把难懂的知识让学生轻易、透彻懂得。新知分析非常到位,透彻,是从生活的例子出发,形成scratch例子呈现给学生,又带领学生一起去探究、一起去发现,一起去尝试,直至完成作品。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自身的发展。
不足:1.评价方面的欠缺。抛出的两大问题,学生学得怎么样,完成得怎么样,没有充分体现,评价也就无法落实。应充分利用“小星星”来激励学生完成任务。利用“擂台赛”让教师能了解整个课堂的节奏,各组的完成度。分享做法:做到哪想到哪,避免滥竽充数。如何用“小星星”实现协助学习。要进行课堂实时检验,会在课堂中让学生互相监督,采用随机抽检,让每位学生都认真做好任务。2.发现学生的问题的欠缺。
没想到中期汇报成果这么丰富,省级课题以高效为主,挑战性比较大。简老师的付出也很大,同时工作室的平台也充分发挥作用。任何一堂课都不会完美的,一定有改进的地方,应做好课后反思。
接下来结题应该怎么做,建议:
1. 能不能把国内外的研究文献,特别是台湾和香港的文献应多观看,台湾的林奇教授,香港的柏林教授,沈记老师,北师大做项目学习的的教授,华南师大的不少教授也在做项目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的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学习。要对国内的文献有深读,寻找前人的经验,可加现在专家进行讨教,交流。有一套完善的教学框架和脚手架。检索文献是注意关键词。
2. 教学设计的呈现的教学目标课题与研究目标有逻辑问题。
立德树人,项目中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是很有特色,融入到德育教育有可能抛离本科学位,项目里包含若干个问题。重新理顺课题的内容不能偏题;技术路线要具体写出路线;
调查问卷的文本描述要规范、严谨、符合学术要求。与之前的申报书进行对照,看看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不能脱离。研究中遇到什么困难要体现出来,其他都做得不错了。
德育,教育的方向——德育,
1. 项目式学习很好的亮点,研究用于教学,项目式学习与传统的任务式教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孔吉生:任务式学习只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直接完成即可,但项目式学习会与生活有很多密切关系。
郑贤:项目式学习是解决真实的实际问题。
袁泽姬: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有与学生一起规划解决的方案。
2. 协作式学习又指什么?
永辉:要看课型是否适合用于协作学习。
3. 计算思维在课堂中怎样体现,或者怎样培养?
菊红:板书中孔老师的“角色面向”的图形显示类似思维导图,有一定的思维引导。
永辉:介绍计算思维,分成六大步骤,到高中新课标提出从哪些方向进行计算思维的培养。通过互相探讨,让大家对自己的研究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感受:正真去研究,大家聚在一起精心研讨,可看出大家是在做研究。对计算机的每一块对学生的发展都去做研究。立德树人,主题适合显示提到的“立德树人”的国家方针。对每个课题都做得很深入,能在各个研究方向细思,细究。如果有条件可让学校更多老师参与课题的研究,那就可以改变大家的看法,也让计算机老师得到更多的尊重。学科研究方向是不是应该更多向学校走向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有更多的建议。引领或协助学校完成数字化办学教学的工作。
课题研究成员孔吉生老师执教课题研究课
课题负责人简岳源老师作中期汇报
课题组成员梁永辉老师作研究内容的介绍
专家、领导与课题成员合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