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九十九岁的老太太做换瓣手术
俗话说:人逢七十古来稀,然而在德国心脏中心学习期间,我参加了一台特殊的手术:给一位九十九岁高龄的老太太行主动脉瓣瓣膜置换手术。
众所周知,高龄病人常规心脏外科手术风险极高,手术后恢复的时间长,住院时间长,手术并发症多。这种病人,对外科医生来说,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对病人自己来说,接受手术治疗,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给这样一位经历了一个世纪沧桑的老人做手术,注定了这次手术将不同“凡响”。
于我,这也是我从医生涯中遇到的最大年龄的手术病人。
所幸,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这样的手术更安全,更微创,患者更容易接受。1992年,Andersen等的开拓性研究证实了经导管植入人工主动脉瓣膜的可行性。2002年Cribier等完成了首例经皮人体主动脉瓣移植术。成功植入了一枚经球囊支架释放的牛心包主动脉瓣膜装置,成功地开启了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临床应用的先河。科学家们在患者的腿上或者左前胸切一个小口子,先将心导管准确的输送到指定位置,对病变的主动脉瓣进行扩张后,将新的主动脉瓣释放到主动脉瓣位上。
此法不用传统的体外循环,不用开胸,手术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大多病人仅需要3-5天时间即可出院,与以前的高龄病人术后长期住院相比,简直大相径庭。
具体对这位99岁的瘦老太太,我们采用的方法是经心尖部的路径。通过胸骨左侧不到4cm的小切口,显露心尖,左心室心尖部做荷包,穿刺,建立导丝轨道,顺行法释放瓣膜,完成了主动脉瓣瓣膜的替换。老太太手术后恢复的很快,3天就出院回家了,因为这次手术,她还成为了柏林的“名人”,上了当地的大报小报。
个人认为,经皮的主动脉瓣置换代表了当下心脏外科领域的一种潮流与研究方向,这也是我在德国临床博士后学习的主要课题。
回国后欣闻上海复旦大学葛均波教授日前在德国教授的帮助下,已经成功完成了中国大陆地区的第一例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阜外医院也在胡院长的牵头下成立了TAVI课题小组,尽管TAVI手术在国内才刚刚起步,但我相信,中国的TAVI手术必将会走到世界前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