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回首之一: 全民医保何时照入现实!?
昨天,我看到的健康新闻里,引起我注意的一条新闻是“目前,我国的全民医保”已经在制度上实现"。一项惠及全民的国家政策在“制度上实现”是什么意思?是国家实现中国老百姓看病有保障的梦想实现的第一步?还是老百姓现实世界的“被全民医保”?
想起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医改法案通过后说的一段话:“今天,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尝试,经过一年多的争论,医疗保险改革已成为美国法律。从现在开始,我们铭记一条核心原则,那就是每个人都应有基本医疗保障”。
看来,在法律、制度层面上,我们已经实现“赶英超美”,中国的老百姓们在“自建ICU救儿”“兄弟二人抢劫为救病母”这样的凄惨故事中已经和老美们一起站在了全民医保的起跑线上。
诚然,我国地大物“薄”,人口众多,具体国情下,全民免费看病似乎的确有些“不切实际”,前任卫生部长高强曾断言:目前,全民医保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一句话,若全民看病的钱全部来自政府,则政府不愿意。若看病的钱全部来自老百姓,老百姓更拿不出。
多年来,中国的医改方向摇摆不定,专家和政策制定者们争论不休,其失败的医改后果就是一方面公务员们继续享受免费的公费医疗,老百姓们看不起病,生不起病,全社会对医疗行业称怀疑、否定的态度;另一方面医疗参与者怨声载道,叫苦不迭,医患矛盾空前紧张。
在德国一年的医疗经历,德国的全民保障体系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尽管德国的老百姓们也抱怨平时交税过多,但关键时刻,养老、看病,取之于民,还之于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真正保证了老百姓看病时真的不差钱,其结果是老百姓们能心平气和的纳税,看病有人买单,医患关系和谐。
看来,钱不是问题,但没有钱却真的是大问题。没有政府真正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入,一起都是浮云。
全民医保的梦想,在中国的国情下,何时才能照入现实?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制度实现”的层面上
在饿看来,停止争论,脚踏实地才是我国医改的正确方向。别再去争论我们到底是走英国模式还是美国模式抑或是德国模式,停止争论,继续前行。国家大幅度增加医疗投入的同时,在农村,继续推行新农合政策;在城市,可以参考德国模式,国家加个人一起承担,将上交国库中工资中的医疗保险这块明确出来,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鼓励商业保险介入医疗市场,作为全民医保的补充。
得了病,有保障,是人们基本的梦想!
请您继续关注“
岁末回首之二:一位德国外科教授托我给肖传国带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