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根岛(波罗的海)上悠闲的野天鹅
平凡人,非凡事!
凌晨3点,手机响起,等我到达ICU时,那里的抢救已经开始了。这是一位40岁的女性,在心脏瓣膜病的基础上,突发心脏骤停,由外院紧急被救护车转来。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病人从心脏停跳到现在已经持续复苏(心外按摩)四个多小时,远远超过了一般我们认为的、并可以接受的临床死亡抢救时间,而且第一值班医生(我是第三电话值班)正在床旁给病人安装昂贵的体外膜肺装置(ECMO)。对一位普通病人,CPR长达4个小时,而且在长时间没有复苏成功的情况下给病人安装ECMO! 联系起去年冬天柏林医护人员在漫天大雪里长达3个小时的心肺复苏并最终成功的往事,这种医务人员的执着与认真的背后是真正的对每一条生命的尊重,对每一个病人的不抛弃、不放弃。
更让我感慨的是:当这位病人在出租车上出现心跳骤停的时候,第一个给她进行心肺复苏(CPR)的人竟然是她自己的丈夫!
要知道,对一个心脏猝死的病人来说,真正时间就是生命。一般而言,如果心跳停止者有幸能在4分钟内接受正确的心肺复苏,其生存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若4~6分钟内施救,则仅部分患者能够存活;而若丧失了最初宝贵的抢救时机,超过10分钟后再进行抢救,则患者存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人的大脑缺血超过4-6分钟,其损害将是不可逆的。
当您的亲人突发心跳骤停,倒在您面前,您是否是除了流泪之外只能无助地等待?您是否只能束手无策的眼巴巴地盼着医护人员的到来?也许,就在这短短又漫长的等待中,您挚爱的人的生命正一点点从您自己的手中流逝。。。。据法国2009年的一项数据显示,即使在法国城市,从接到电话求助到医护人员到达现场,一般也需要13分51秒的时间(90%病例),13分钟,在我看来,这已经是相当惊人的速度,是多年完备的急救体系建设的结果,而坦率的讲,对一位心跳骤停的病人来说,13分钟却又太长了。。。。
在欧洲很多国家,包括心肺复苏在内的现场急救技术在全民中相当普及,在挪威,有95%的国民接受过相关培训;在德国、奥地利有80%的民众拥有急救证书;即使在冰岛这样的小国家,其国民中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率也高达75%。现场的第一时间救助,可以争分夺秒地就行院前急救,大大提高心跳骤停猝死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在欧洲一些国家,现场急救技术是求学、求职、领取驾照的必备条件,有超过一半的国家要求其国民申请驾照时必须接受强制性的现场急救培训。
这位40岁的病人在ECMO运转起来,体内内环境逐渐改善,终于复苏成功。而这已经距离其最初心跳停止4个多小时。正是这位病人的丈夫,其拥有心肺复苏技能,其首先并不间断的施救才使后面的抢救成为可能。普通人的点滴努力,使事情的结局大大不同,平凡人,非凡事,利国、利己!
而在我国,心肺复苏的知识普及还远远不够,别说普通老百姓,就是像机场、火车站、汽车站、主要旅游景区这样的人流密集区域,其工作人员中接受急救救助培训的比例又有多少呢?
生命掌握在你我手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并不困难的心肺复苏培训,将让您身边的亲人、朋友、陌生人受益,让更多的普通人在危机面前,创造出更多不同寻常的奇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