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世界杯
上周德国队初战告捷,4:0大胜对手。窗外沸腾,鞭炮、礼花齐鸣,疯狂的球迷不停的吹喇叭,汽车喇叭此起彼伏,大街上人们三五成群,大呼小叫,一直持续到深夜,颇有点像国内欢度春节的热闹。
所以,当我看到下面的文章时,一点都不感到奇怪:
德国学者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通过回顾性研究发现,德国慕尼黑地区,在2006年世界杯期间,每逢有德国队比赛的日子,医院急诊室里的心脏病病人就明显增多,统计数据显示,与平常日子相比,只要德国队一踢球,德国球迷的心脏出问题的比例就高出2.66倍,其中男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要比平常高出3.28倍,女性的心脏病发病率也增加了1..82倍。而且,在这些“倒在德国队脚下”的德国球迷里,原来就有冠心病病人的比例高达47%。研究还发现,这些球迷倒下的最高峰的“魔鬼时段”是比赛开踢的最初2个小时之内,也恰正是场上球员逐鹿中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动人心魄之时!
无独有偶,英国科学家也发现,在1998年世界杯时,英格兰足球队不幸被阿根廷经残酷的点球大战淘汰出局,当天全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与同期相比,生生增加了25%!点球,不仅仅是射向球门,也成了射向球迷心脏的“重磅炮弹”!
看来,球场如战场,激烈的足球赛事不仅对场上队员是体力、毅力的考验,连对场外观战的球迷来说,也可能是一场场夺命的盛宴。
“心随球动”,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让球迷们的心情时而波峰,时而谷底,时而大喜过望,时而悲痛心碎!情绪的剧烈变化和持续的高度紧张,如同一张拉满的弓,往往让球迷们“脆弱”的心脏,不堪其重负。
在心脏专科医生的眼里,世界杯的“伤心”威力不亚于战争或者地震。强烈的刺激下,人们的血压、心率均会显著升高,体内儿茶酚胺类类激素大量释放,血液呈高凝状态,冠状动脉内的粥样斑块会发生斑块破裂,直接导致冠脉内血栓形成,造成急性心肌梗塞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导致死亡。
由于时差关系,球迷们熬夜看球司空见惯,曾有报道有球迷连续几日连续看球,缺乏睡眠而最终倒下的例子。世界杯期间正值炎夏,热心球迷睡眠严重不足,或三五知己,或独自在家,开怀畅饮,紧张处手不离烟,目不斜视,过量吸烟,缺乏运动,这些都是心脏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再加上有些球迷本身就有冠心病、高血压的病史,这些球迷更是容易出现意外。
对中国球迷来说,没有中国队的世界杯是令人伤心的;
对世界球迷来说,激情洋溢的世界杯更是“伤心的”!
伤心”世界杯,看球悠着点!千万别“牡丹花下死,倒在足球下”!
(应《家庭医生报》编辑鲁海燕之约撰写此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