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笑窥情
11月11日是光棍节,我是今天从各大QQ群里知道的,具体来源于以下三幅图文,因觉甚有意思,故截下来以作纪念。尔后,便从新浪官方博客发布的一个主题活动得到了证实。
http://s6/middle/6c0f6faax94c8835a4de5&690
http://s7/middle/6c0f6faax94c881efd836&690
http://s7/middle/6c0f6faax94d0e64c6976&690
各大网站、论坛及QQ群的声势浩大的关于光棍生活的讨论,自然而然地让我想起了我的光棍日子。1997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了一个两省交界的偏僻的农村中学教书,此后三年,加上原有的一个老光棍,共有18名单身汉,占当时全校教师的三分之一强,这在以前的几十年间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成了当时学校的一大风景线。好心的同事们纷纷当起“月下老人”,充当我们“安家落户”的急先锋。本博主也有幸被“月下老人”们几次推销,“被相亲”几回。
第一次是“串亲”。第二年学校分来一个女大学生,此前该校没有一个年轻女教师,且她跟我一样都是外乡外镇的,老光棍召集我们开会研究,最后决定由我优先出面“搞定”。说实话,我当时才二十出头点,家中情况不是很好,作为一个外地来的老师,我只是把自己当“过客”,不愿于此扎根,决心跳出农村学校。但这话却是说不得的。好心的同事们“激将”我,想尽各种方法给我创造了很多单独在一起的机会,我却不冷不热,最后,在同事们的讪笑下,撤销了我的“最惠待遇”,第一次就这样夭折了。
第二次是“招亲”。我们的学校毗邻集市,一周三次的赶集让邻近村子和沿街的人家都熟识了我们,几个帅一点的老师相继进入他们“招亲”的“计划内指标”,最后不知怎的,连我这个黑不溜湫的外地人也被提上了他们的“议事日程”。在同事三番几次的劝说下,碍于盛情难却,我见了见招我亲的“漂亮村姑”,不过,很可惜,姑娘似乎对这种方式很害羞,只用靓丽的背影在我面前闪了一闪,便躲开了。第二年,便外出打工,期间给我来过几回信,同事也好意提醒我回信,说只要一回就成了,还说了她家的底子如何好,她人如何好,听他那么一说,为了我心中的那点念想,我便没有回信了。
第三次是“逼亲”。这一次进展最大,也最让我不自在。“被相亲”几回之后,年纪一晃而过,到二十五六了。跟我同来的一个外地老师的母亲,很是热情,给我介绍个三峡移民对象,虽然相貌平平,但家在城郊,有大房子,人也有中专文化,很符合进城的条件,我答应见一见,她说要按移民的风俗办,我也不便多问,只是把钱给她让她一手操办。到了相亲那一天,那个移民对象家像过节一样,七大姑八大姨全来了,说着我听不太懂的话,问了很多我还没思考的问题,最后离开时每人一个红包,还表示了见面礼,用他们的话说,这事就算成了。我稀里糊涂地离开了,有点不是滋味,心想这是“审亲”“逼亲”啊,但事已至此,我还能说什么。此后的一段时间,两人交往虽然很多,但是一想起此事,我却怎么也提不起兴趣,最后我主动提出了了,好长一段时间,似乎见不得人似的。
光棍时代像这些搞笑的“被相亲”故事,我们十八人光棍兵团里层出不穷,现在想来,依然有滋有味,毕竟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生活,不容抹去、值得铭记。
http://s9/middle/6c0f6faax94d23909e038&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