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学者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应该被用于为儿童提供一对一的教育,以便监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长久以来,一对一教育都被认定为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但由于这种教育方式过于昂贵,因此要面对所有学生推广并不容易。
然而,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发表的一篇论文却认为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通过定制化的学习方式模拟出一对一的教育效果。同时,人工智能系统还能提供准确、及时的反馈信息,整个过程都无需老师的介入。
和那些传统的测验方式不同,人工智能系统将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收集学生的表现数据,进而为教育机构和职员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反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将会得到更加全面的辅导。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颠覆我们的教育系统,但目前面向该领域的资金供给却略显不足。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一直伴随着诸多争议。以史蒂芬 · 霍金(Stephen Hawking)为首的一批杰出科学家一直在号召人们警惕人工智能的过度智能化。与此同时,和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的老师甚至担心自己的工作终将被这项技术取代,又或者说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成为监督他们表现的「课堂间谍」。但报告的作者却认为这其中蕴涵着巨大的潜在利益,同时专业教育人员在开始阶段的介入非常重要。
报告写道:「毫无疑问,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阶段,教师依然会成为其中的核心元素,毕竟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方式将会由他们控制。与此同时,这些工具可以为教室提供以数据为主的反馈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将会知悉应该如何分配教育资源。」
报告还补充称:「通过广泛使用人工智能系统,我们可以收集大量数据,进而考察那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最佳。我们可以通过数据追踪学生在接受不同学习方式时所取得的进展,并最终编制出一个最佳教学实践的动态目录。有了这个目录,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在不同情境中向学生传授各种技能,特别是那些在 21 世纪必须掌握的技能。「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还可以缩短贫困家庭和富裕家庭之间的教育差距。在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入学以前,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家长做好养育工作。
报告写道:「来自低收入家庭的父母自身所接受的教育往往并不多,因此,他们很难在家中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充分的支持。和面向老师及孩子时一样,人工智能系统可以为父母提供定制化的教育支持,以便同时提升父母和孩子的学习能力。例如,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在父母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提供策略建议,父母可以和孩子们分享歌曲,或者共享阅读的乐趣。在人工智能系统的帮助下,父母可以在关键的早期阶段为孩子提供正确的支持。」
人工智能技术最早出现于 1979 年,当时电子游戏「吃豆人」(Pac-Man)引入了一个名为「状态机」的设置,玩家可以根据情况用状态机在不同的状态中进行切换,进而控制游戏中的鬼魂追赶或者远离玩家。实际上,在现代的电子游戏中,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制也非常相似。
文章来源:INDEPENDENT,由
TECH2IPO / 创见 阮嘉俊 编译,首发于 TECH2IPO / 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