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OPPO 在 MWC 大会上展示的「黑科技」还不够黑

(2016-02-26 13:54:22)
标签:

杂谈

OPPO <wbr>在 <wbr>MWC <wbr>大会上展示的「黑科技」还不够黑

「黑科技」这个词最近真的火起来了,倒不全是因为小米 5。

早在小米发布会前几天,同为国产友商的 OPPO 就用这个词为即将在 MWC 展示的新技术预热。

作为步步高旗下的手机品牌,OPPO 曾在国内率先打出「闪充」概念。尤其是 2014 年上市的 OPPO Find 7,搭载了 OPPO VOOC 闪冲技术,轻松碾压了同期发布的其它国产机型。

MWC 大会上,OPPO 带着进化完成的 VOOC 超级闪冲登上舞台。也许你已经看过 OPPO 官方放出的充电演示视频,电池电量从 5% 到 100% 充满只需要 10 分钟多一点(电池容量为 2500mAh)。

OPPO 也自豪地宣称,「15 分钟即可充满一部手机」,却并未公布关键的充电功率、电压、电流等数据,也没有放出 OPPO VOOC 充电器的外观细节图。

这不免让人心生疑惑。

VOOC 是快充的未来?

一般来讲,要想提高手机充电速度,就要加大电池的输入功率。为了保护电池电芯,避免电流过载,保证循环使用寿命,每一台手机的主板上都有一颗充电控制 IC 与电池直接相连。如此一来,无论手机的 Micros-USB 接口接上多大功率的充电器,都不会影响电池寿命。

也就是说,能否实现快速充电关键的一个环节在于手机主板上的充电 IC,而不在于外接充电器的功率。

当充电器最大功率低于充电 IC 的额定功率时,充电器会有一段时间满负荷运转。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摸某些充电器时会感觉烫手的原因。相反,如果充电器的功率大于充电 IC 的最大限额,则会按照手机厂商规定的电压 / 电流组合参数对电池进行充电,充电器一般也不会发热。

但随着电池容量逐年增加,一些 2015 年发布的中低端机型已经达到 4000mAh。这就对充电速度提出了要求——没有人愿意为了充满电干等 3 个多小时。

瓶颈也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我们经常用到的 Micro-USB 线材和接口在国际 USB 标准化小组最初设计时是有电流上限的。超过限制的电流传输会对线材和设备带来损坏。

在 Type C 尚未到来的年代,我们的手机通常使用的是 USB 体系下的 Micro-B 接口。最常见的充电器输出规格是 5V=1.5A 或 5V=2A,其功率最高也不过 10W。

OPPO <wbr>在 <wbr>MWC <wbr>大会上展示的「黑科技」还不够黑

而使用了 OPPO VOOC 闪冲技术的 Find 7,在 5V 电压的条件下直接让充电器输出 4.5A 大电流,从而实现了快充效果。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充电器体积增大,而且对充电线材有要求,用料稍差一点就会影响实际功率,还容易出事故。

OPPO <wbr>在 <wbr>MWC <wbr>大会上展示的「黑科技」还不够黑

VOOC 技术进化到今天,OPPO 仍然走的是低压快充路线。意即在不显著提升电压的情况下,通过增大电流来实现快速充电。这需要 OPPO 在充电器和充电线手机接口两端同时做出技术改进。在连接手机充电接口的这一端,OPPO 谨小慎微地修改了引脚,以绕过手机主板上的充电 IC 保护机制。如此一来,超大电流就源源不断地涌入了电池电芯之中。充电的确快了,但牺牲的却是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这与用户的实际利益背道而驰。

镜组防抖 VS. 芯片防抖

除了新的所谓「VOOC 闪冲」技术,OPPO 还公布了自己的摄像头光学防抖方案。与三星、索尼等厂商采用的镜组多轴防抖方案不同,OPPO 的 SmartSensor 可以根据运动状态自动调节镜组背后图像芯片的位置。简单讲,是镜组不动,成像芯片动。

OPPO <wbr>在 <wbr>MWC <wbr>大会上展示的「黑科技」还不够黑镜组防抖

实际上,基于硬件的光学防抖方案一直以来就有这两种技术路径。只不过,最先应用于单反 / 微单上的镜组防抖施展空间大,技术也更加成熟。佳能、尼康、索尼等作为国际一线相机厂商,早已对镜组防抖熟门熟路。索尼当然愿意将相机上已经获得验证的技术移植到手机上来,更省力嘛。

OPPO <wbr>在 <wbr>MWC <wbr>大会上展示的「黑科技」还不够黑

而「芯片防抖」也不至于冷落到没人尝试。富士、三星、卡西欧甚至理光,都曾在自家的单反 / 微单产品上使用过这一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芯片防抖」有两个最大的致命缺陷。

虽然「芯片防抖」方案对镜组的运动没有要求,但在单反机身中,拍摄者在取景器中看到的画面始终是未防抖的,这个画面与图像芯片所感知到的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你很难确定哪一瞬间是按下快门的最佳时刻。

另一个缺陷是,图像芯片本身的轻微位移会影响相位对焦的准确性。相比于单反 / 微单,对焦失准会给手机成像素质带来更大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苹果的 iPhone、三星 Galaxy S 7、索尼 Z5 等旗舰机型没有采用「芯片防抖」方案的主要原因。

令人啧啧称奇的是,OPPO 竟然打算要用这个方案了。尽管 OPPO 一再强调,SmartSensor 图像芯片防抖方案的功耗是传统镜组防抖的 1/50,延迟也更低,却依旧无法消除我对这项技术的怀疑。

强大的线下渠道和疯狂的名人、赛事营销之下,OPPO 2015 年的全球出货量突破 5000 万台。但这并不意味着,OPPO 在技术上的决策就一定是正确的。OPPO 的确拥有了研发自有技术的资本,但 VOOC 闪冲和 SmartSensor 芯片防抖,在我一个非技术人眼中怎么看都感觉不是产业界和技术圈认同的未来。

OPPO 领先小米一天打造的「黑科技」好像还不够黑。

--

* 本文由 TECH2IPO / 创见(tech2ipo.com)科技记者 @DavidZh 原创,转载或使用本文素材进行二次创作请参阅 版权信息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