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开玩笑:贫困或许会使人体的大脑连接发生变异!

(2016-01-23 18:18:07)
标签:

杂谈

不开玩笑:贫困或许会使人体的大脑连接发生变异!
创见干货: 在贫困环境下成长的人或许会患上「贫穷后遗症」。贫困会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在贫困环境下成长的人往往会被扼杀多种潜力,严重的话甚至还会因此患上抑郁症。研究人员一直希望找到这些结果之间的联系,以识别贫困个体之间的发展差异。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贫困或许会使我们大脑的连接机制发生变异。

和那些家境较好的孩子相比,受贫穷困扰的孩子的大脑连接机制出现变异的几率往往会更大。这些变异将会影响孩子们的记忆和压力应对功能,他们对于情绪的控制能力会被削弱。这个刊登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的研究表明在贫困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在情绪控制方面会有所欠缺,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贫困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之间总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项研究的关键信息是贫困确实会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因此,如果说现在人们还没有动力去处理贫困等负面环境给人们带来的深刻影响,这次的研究结果正好可以作为采取行动的警醒。」研究报告的首席作者迪安娜 · 巴克(Deanna Barch)说道,她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的神经系统科学家。

迪安娜和她的同事在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将贫困作为她们的研究课题,但在对抑郁症的发展过程进行了 12 年的研究以后,迪安娜和她的团队成员决定研究贫困将会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哪些影响。她们首先收集了 105 位孩子在 3 到 6 岁期间的临床及人口统计数据,然后在这些孩子成长至 8 到 12 岁时再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

在大脑扫描的成像中,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高分辨率图像研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区域。大脑的结构图像可以通过血液流动描绘大脑的活动情况。在研究中,研究人员会让孩子尽量放松,以便观察孩子在休息状态下的大脑活动情况。

尽管这 105 位孩子的背景分布和美国同龄总体人口特征非常相似(分别来自低、中、高收入的家庭),但观察结果显示他们出现抑郁和情绪异常等情况的频率要高于美国青少年群体的平均数据。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员萌生了对来自不同社会经济群体背景下的孩子大脑结构进行研究和对比的想法。

不开玩笑:贫困或许会使人体的大脑连接发生变异!

研究人员发现,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的大脑有两个区域(分别为「海马体」和「杏仁体」)的面积往往会更小。更令人惊讶的是,贫困孩子的这两个大脑区域和大脑其他部位的连接机制(即功能联系)也和一般人存在差异,这个发现从未在任何研究报告中出现。

「海马体的作用是帮助我们管理应对压力的能力和记忆功能,而杏仁体则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周边环境所出现的『突出事件』,不论这类事件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迪安娜说道。尽管单纯针对这两个区域的活动数据也非常重要,但迪安娜和她的团队还是决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这两个区域和其他区域(特别是前额皮质)之间的连接变异上,以便找出这些变异对于孩子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大脑的前额皮质对于情绪、感知和注意力的控制非常重要。

在过往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大脑的海马体和杏仁体这两个区域往往和前额皮质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当一边被激活的时候,另一边总是会停留在沉睡状态。因此,前额皮质通常会中和掉海马体和杏仁体所酝酿的情绪。但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家境贫困的孩子的大脑中,这 3 个区域的负相关关系往往会更弱。在这个情况下,孩子出现过激情绪的几率会进一步加大,而抑郁和其他异常情绪无疑将会加剧情绪的爆发。

迪安娜表示,目前她们尚不清楚人体的大脑是否会对这种连接机制上的异常慢慢进行自我修复。

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Columbi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发育神经系统专家纳塔利 · 希若米 · 布里托(Natalie Hiromi Brito)认为,这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发现了大脑联系、贫困和负面情绪异常之间的联系。但纳塔利认为这次研究对象所选取的样本带有较高的抑郁症状,因此研究人员应该选取更具代表性的样本重复研究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性。

目前在美国尚有 1600 万名儿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因此这类研究的意义非常重大。纳塔利补充道:「我们可以从这类研究的结果得知,针对积极情感和认知发展的早期介入对于孩子的后续发展非常重要。」

文章来源:arstechnica,由 TECH2IPO / 创见 阮嘉俊 编译,首发于 TECH2IPO / 创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