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笔
当你有了初期收入,情况就变得更加复杂,你开始注意用户流失率以及公司扩张速度,其中又包括了产品、系统架构、客户支持、销售以及营销等各个方面。
作为首次创业者,下面的这些事听起来是否会有些耳熟?
* 钱进来了,又出去了,那么,咱们的账户上还有多少钱?
* 我知道我需要支付这些账单,当然还有工资,但是目前还有更加紧急的事情等待我去处理;
* 我需要有一张 Excel 表格,这样才好给我的投资人、顾问、朋友解释收入将如何一步步实现提升;
* 我已经跟某些会计事务所达成了合作,他们会帮我处理账单,填写返税申请以及审计等工作;
下面是首次创业者在财务上最容易犯下的 10 个错误,我希望你能将不走这些弯路,绕过那些陷阱。最后还附上一些财务工作方面的建议。
错误一: 预订并非收入
在过去的 20 年时间里,我曾经为很多初次创业者提供过咨询服务。往往我抛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的收入是多少?」而通常的回答都是「嗯,我的预订量是()。」我接下来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你是怎么定义预订量的呢?」我发誓,我所听到的「预订」的定义花样多到跟冰激凌的口味一样!
建议:或早或晚,你肯定得了解预订和收入两个概念的不同。如果不加以区分,你就不会得到正确合理的估值,也不会有对你感兴趣的投资人和顾客上门拜访。在争取初次融资的时候,往往你会接受「尽职调查」,审计人员将按照 GAAP(会计公认实务)来去界定什么是收入。
错误二: 将现金制会计和应计制会计混为一谈
我发现很多初次担任 CEO 的人都在财务方面没有什么经验。
「现金制会计」其实就是我们每天工作中所发生的财务内容。就比如在 1
月末我的银行账户有 1000 美金,在 2 月份我收到了 1500 美金,每个月的费用再支出 500 美金。在 2
月底的时候我的现金余额是 2000 美金。
当然你在创业的时候是可以允许这么做的,但是别这么做。
我身边就有一位 CEO,他就是基于「现金制会计报表」来出售自己的公司,最后换来了数百万美金。在这次并购的尽职调查过程中,这些现金制的账本都不得不转换成为应计制帐目。就因为采取的会计准则不一样,他在出售过程中起码少赚了几百万美金。
建议:从创业一开始就按照「应计制会计」来审视自己的财务。
错误三: 并没有正确的确认收入
收入的确认一直都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今天更是如此。如果具体到 SaaS 公司的话,那么问题便是:随着交易量的抬升,正确(保守)的收入确认方式跟一些「简易的方式」的区别会越来越大。
有可能在某个时点,某些人会要求你重新审核你的收入。到时候你给你的董事会和投资人说你现在需要重新调整确认过的收入,并且还要调整未来的收入预测,没有什么比这个境况更加糟糕的了。
建议:利用 Excel 表单的形式,开始追踪确认 /
递延的收入。
错误四: DIY 财务
当你实现初步的销量,你开始紧盯每一分钱的支出,但是对支出的关注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直线下降。因为你需要尽可能快的达到下一个收入标准以及 KPI,这样才能有助于你获得下一轮的融资。于是这个时候就凸显出专门聘请一个专业人才来处理账单,正确确认收入的重要性。
找一家提供会计服务的公司,它会承包提供各种各样的财务角色,并且也会帮助你确认你需要多少个工时的财务帮助,帮助你正确地建立首个会计系统,建立一个必要的收入确认流程。
建议:不要自欺欺人,不要觉得说通过你的线上银行系统进行支付就算是在会计统计。你越晚去做正规的财务审计,最后你承担的风险和损失也就越大。
错误五: 财务主管 = CFO

当你最终妥协,认为自己需要引入更专业的财务支持,建立起某些可以规模化的流程,并且设置企业发展战略以及预算,为未来的投资做准备,那么你又会再一次地陷入误区,将「财务主管」的角色跟「CFO」的角色混为一谈。
这两个角色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前者,「财务主管」, 意味着需要在意每天的财务流程,做帐,汇报帐目,职责止于此步。但是另一方面,自财务数据上报之后,CFO 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他要将帐目上的各种数字与未来的战略目标、预算、规划等内容挂起钩来。
在初创公司初期,这并不是说这两个角色是绝对的独立,泾渭分明。CFO 应该有能力去帮着管理一些月末的帐务,而财务主管也可以辅助去做一些财务规划上的工作。
建议:财务主管是不可能应付一切的,尤其是在你的公司快速扩张的阶段。如果你找对了人,应该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能够看到你的 CFO 战略层面的价值。你应该去寻找的这位 CFO 会拥有一些初创公司的从业经验,他会帮助你全盘的考虑财务问题,有些甚至是你完全没有想到过的需求。
错误六: 你是靠着「租一个 CFO」来打理财务,为此你觉得很舒服,于是一直拖延正式聘请一名 CFO 的工作。
通过支付时薪的方式「租一名 CFO」当然会让你享受到各种便利,最大的好处当然是成本没有那么高嘛。有鉴于此,只有在董事会 / 投资人召开会议之际,公司才会去寻找一些财务方面的独立承包商,来做预算方面的工作。
因为这名「CFO」并不介入到每天的日常运营中,所以他只能对一个宏大的计划说出一二,但是对于一些更加核心的内容,他完全不知情,比如现金流管理、收账、收入汇报、企业经营合规性问题等等。
因为你的 CFO 是租来的,所以上述细节性的财务问题全部都落在了你一个人的肩膀上。当你的公司逐步的壮大,你很有可能漏掉了某些重要的环节,从而给后续的发展埋下致命的风险。
建议:别等到你觉得必要的时候才去找一名 CFO,尽早地去完成这项招聘工作,它会非常值得你去花时间精力的,尤其当你在后面应对尽职调查等工作的时候。
错误七: 没有设置一份内容详尽,完整的预算

我相信对于绝大多数的首次创业者来说,他们都手头有一份 Excel 表格,用来追踪收入的完成情况,说不定还有其他的文档或者工具用来追踪用户流失率、产品升级率等等各个指标,这都很棒,但是这些都不是预算。
一份具有现实意义的预算能够帮助你更好的跟踪产品投放到市场后的表现,同时,还能为未来的发展规划做出细致合理的准备。我知道很多首次创业者都知道怎么把钱给融进来,但是他们往往分不清楚目前哪个板块是最需要下大力气投资的。这还是创业者中较好的情况,更一般的大多数,他们虽然特别渴望别人给他们投资,但是他们却无法向投资人说清楚他们的资金需求是什么,比如需要多少钱,各个部分都需要多少钱,为什么,所以也就根本说不上拉来投资了。
建议:最好踏踏实实地做出预算,覆盖了未来 12 个月到 24 个月公司的开销,它能够帮助你非常清楚地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你现在需要多少钱投入进去才能获得预期的 X 收入?
2)你拿到钱之后具体该怎么花?
3)投资回报率进而就清楚了。
错误八: 不会经常性地去读自己的财务报表
现在是时候去回顾一下第六点内容和第七点内容了。你现在已经从外面找来了称心如意的榜首,他们目前正在尽心尽力地为你做帐,这意味着最后会向董事会、投资人、银行出具一份完整,客观的财务报告,当然,首先拿到这份报告的人是你。
好好花时间研究这份报表中的每一处细节,你并不需要有注册会计师的水平,但是至少能够看懂损益表,并且了解损益表和现金流表、资产负债表、递延收入、待偿还债务之间的关系。
建议:如果你只是单看收入这一个数字,你什么东西都瞧不出来。让你的会计在你旁边,一点一点地把财务报表全部过完。如果他们讲的过于专业,试着让他们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有些时候我作为初创公司的咨询顾问也会担任这方面的工作,并且,我自己在一边讲解的过程中我是能够从创始人的面部表情分辨出来他到底是懂了还是没懂。最让人遗憾的是,我明明能够感受到创始人似懂非懂,但是他却不再继续往下提出问题了。就算是我提出问题,再次询问他是否明白这部分的含义,他还会反呛回来:「这难道不就是我请你过来的原因吗?为啥我需要全都懂?」
错误九: 不要忘记经营合规性

符合行业规范,其实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也是蛮困难的。举个例子:你有可能出于省事儿,在外面找了一个法务公司,它提供的是一整套的「初创公司套餐服务」,其中包括了公司注册成立、创建董事会决议、出具验资报告等工作。比如将你的公司注册在特拉华达州,并且企业经营范围是符合州政府的相关规定。你认为一切都准备就绪。
但是当我在给初创公司提供咨询服务的时候,我往往都是要先查看企业目前是否具有良好的声誉,是否符合行业内的各种规范,
建议:并不是说你的公司注册完毕之后你的行业经营合规性就算履行完义务了。后续的还有相关税法、会计准则、合同法、人资制度等等一系列内容。请不要看到这一切就方寸大乱。每一个领域都有专门的人才来为你服务,他们确保你的公司行为一直处于法律行业规范内,并且持续性地去维护这个状态。随着公司的壮大,出于为公司利益的考量,每一个领域的做法又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错误十: 数据连贯一致性出现问题
如果一个投资人或者董事会成员指着报表这么问题:「你的销售收入为什么跟你财务报表上的不一致?」又或者「为什么你的客户流失率前后不一致?」一般听到这样的话,创始人肯定脑袋一个变两个大。
建议:请首先找出公司中哪个部门是负责 KPI 的,然后再让 CFO 将收入的确认方式定下来。最后,保证所有的部门都使用的是相同的数据源。有些时候确实在财务统计这里需要跨部门的协作,持续不断的沟通。跨部门虽然有些麻烦,但是好处体现在节省时间,这好过每一支团队独立的进行统计,追踪一个「相同」的数字。
如果你能把上面的这 10 个陷阱绕过,那么你很容易就能在公司财务状况上获得非常良好的健康程度。尽早地去寻找到财务专业人士为你打理这一切,但同时也不要就这样当甩手掌柜,觉得自己可以免于学习任何财务知识的必要。不耻下问,直到你真的对概念吃透为止。
本文来源:SaaS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