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满意的答卷:发行 20 年来 IPv6 的全球使用率仅 10%

(2016-01-07 11:55:25)
标签:

杂谈

在 20 年前的这个月,RFC1883 成立了,即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协议,以及前五版互联网协议又是怎么落后于时代的呢?另外,如果第六版确实如此优秀,那么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为什么平均每年只新增 0.5% 的 IPv6 使用者呢?

颤抖吧,10% 的使用率!

让我们以好消息来开头吧。根据 Google 的数据,在 12 月 26 日,全球所有 IP 中,使用 IPv6 的比例是 9.98%,而一年前还不到 6%。在互联网用户运行的一个 Java 脚本程序中,有一部分是用来检测计算机是否可以加载使用 IPv6 协议的网址(URL)——Google 就是借此来测定 IPv6 使用率的标准的。在周末,十分之一的 Google 用户可以加载 IPv6 网址,但在工作日,这一数字却不到 8%。很明显,人们更多是在家里使用 IPv6,而非在办公室。

不满意的答卷:发行 <wbr>20 <wbr>年来 <wbr>IPv6 <wbr>的全球使用率仅 <wbr>10%

Google 测定的全球范围内 IPv6 的使用率。

Google 还绘出了一幅世界地图,用颜色简明地标注了各国 IPv6 的使用率。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变成绿色,美国的 IPv6 使用率将近将近 25%,但一直以来比利时都是最高的——达到了 43%。其他很多位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以及加拿大,是在最近一两年才变成绿色的,但还有很多国家依然被标注为白色,这意味着它们的 IPv6 使用率是在 1% 以下。最后,包括中国和很多非洲国家在内的一些国家,被标注的颜色变成了红色或橙色,这意味着在这些国家,IPv6 的使用率明显低于 IPv4 的使用率。

不满意的答卷:发行 <wbr>20 <wbr>年来 <wbr>IPv6 <wbr>的全球使用率仅 <wbr>10%

Google 测绘的标注各国 IPv6 使用率的世界地图

在过去的 4 年中,IPv6 的使用率每年增长 2.5 倍:从 2011 年底的 0.4% 逐渐增长,到 2012 年末的 1%,再到 2013 年底的 2.5%,最后是 2014 年终的 6%。在一年内增长了 4% 的使用率(从 2.5% 到 6%)无疑是个很大的数字,但因为要考虑到 IPv4 的主要用户位于非洲地区,所以剩下的 90% 的 IPv4 使用率,依然是一条漫漫长路。

当然现在的 IPv4 地址并非散布于各地,但如果没有稳定供应的 IP 地址,那么 IPv4 协议就很难连接网络。例如,当你搬了新家,你可能会发现,你的新 ISP(网络服务提供商)不能再为你提供你专属的 IPv4 协议了;要上网,就只得和其他邻居们一起共享 CGN(运营级网络地址转换设备)。但有些应用软件,尤其是那些视频聊天等需要接收传入连接信号的软件,在某些 CGN 上可能就没法使用了。

如果 IPv6 使用率能够稳定地以每年 67% 的速率增长,那么到 2020 年夏季,IPv6 协议就可在全球范围内普及,这样我们就不用因提供 IPv4 协议而烦神了。

普及迟滞之谜?

IPv6 已经伴随我们 20 年了。但是 20 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还需要测算 IPv6 每年增加的那一点使用率呢?要知道,20 年前还不存在的 Wi-Fi,现在已经普及全球了。

对于一款浏览器而言,如果要播放一段视频,那么就需要传输若干视频数据。不过这个很容易,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了足够多的电缆和无线电发射器来传输这些数据。困难的部分在于,接收者需要了解这些电缆和无线电波中的光脉冲和电压在空气中传播的方式,从而转换为视频信号。为了实现这些,我们就创造了网络协议和网络标准。

大多数时候,当一个网络标准升级或被替换时,只有两个设备需要相应进行调整。例如,因为某个热门视频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Youtube 等视频网站可能就得把这个视频从 10 千兆以太网的配置升级到 100 千兆以太网。同时需要升级的还有与之相关的服务器和路由器,但是其他的网络设备就不用变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已经把以太网配置和 Wi-Fi 速度升级到了其初始状态的 1000 倍,但是其他的网络标准却只在传输数据包以及传输完毕后删除数据包的时候,才会增加其控制的数据流量。所以我无从得知,我从视频网站上接收到的数据包,是通过 10 千兆以太网传输的,还是 100 千兆以太网传输的,亦或是其他方式传输的?毕竟不管通过什么方式,最终传输到我这里的数据都是一样的。这就让升级网络带宽变得非常简单了:只需要在每次连接数据时增加带宽即可。

还有其他的网络标准,则是通过最终接收者来掌控数据的。当视频网站开始用 HTML5 代替 Adobe Flash 播放视频时,使用视频网站的用户们如果想继续看视频,就不得不给自己的浏览器升级软件。但是这样的话,就不用给路由器升级了。路由器依然负责传输小型数据包。升级到 HTML5 带来的数据包在形式上的改变,不会影响数据本身的传输方式: 电缆依然会把数据便捷地传送到目的地。为了适配新网络而升级软件的方式,要比增加带宽更困难一些,因为总会有一些用户是用旧版浏览器登视频网站。不过在原理上,这相对会更简单明了:一方面使用新的网络标准,另一方面也会在必要的时候回归旧版。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够在未来 15 年内,把邮票大小的 Sorenson Video 格式的压缩视频升级成高分辨率的 4k H.264 视频了。

但不幸的是,互联网协议的情况就不一样了。首先,负责传输的系统需要创造一个 IP 数据包。然后,所有的路由器、防火墙和负载平衡器需要遵循那个 IP 数据包进行传输。最后,负责接收的系统需要理解数据包携带的信息。更糟糕的是,位于传输和接收两个终端的应用程序经常需要检查 IP 地址。因此,仅仅升级服务器、客户端应用程序,或前述两个终端的系统,还是不够的。在 IPv4 退役之前,我们需要把所有的服务器、客户端、路由器、防护墙、负载平衡器和管理系统都升级到 IPv6 标准。

因此,尽管如今我们所有的操作系统和几乎所有的网络设备都支持 IPv6 协议(甚至大部分设备是在好几年前就实现了这一点),但是只要在这个网络协议中有一台设备不能接受 IPv6,或者设备管理员没有运行 IPv6 的授权,我们就不得不全体使用 IPv4。从这个角度来说,如今能有 10% 的 IPv6 使用率,这个结果已经算是还不错了。

本文来源:arstechnica.com。本文由 Tech2ipo / 创见 朱子尧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