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
对于那些奔着创业公司去的求职者,我的第一条忠告就是别总打着加入创业公司拿到股权一夜暴富的主意,资本市场中人人平等,凭什么轮到你发财。站在风险应对的角度来说,加入任何一家创业公司所要面对的风险都差不多,如果有消息说某一家创业公司是没有什么风险的,估计它的股票也不会值多少钱。尽管市场有时候会对于创业公司判断失误,但是你也不可能总是比市场更聪明。
如果你真的想要发家致富,基于风险考量上最好的选择应该是加入一间利润丰厚且持续成长的上市公司。简而言之,加入 Google。一年大概挣上 20 万 - 50 万美元,努力工作的话每隔三五年能晋升一次,过了等待期之后将期权卖出(除非你加入了一家像安然一样半途倒闭的公司,那就没得说了),到了 60 岁顺利退休。这一套致富方案永远都是管用的,当然前提是你能进入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公司。
反观加入创业公司,除了虚无缥缈的股权之外,你不会得到什么经济上的保障。你手中的股票可能一文不值,你的公司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倒闭,你需要长时间的加班,就这样还有很多屁事来烦扰。不过据我所知,去创业是一种在五年里面积累相当于别人二十年工作经验的唯一方法。想要创业是因为你感觉自己很牛,你想要干一番事业,你不想要熬了二十年才爬到一个可以在公司做决策的位置上。
如果你是抱着这种心态去创业,那么就算你创业失败了,与你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因为假设你花了五年的时间扎扎实实去经营公司、打造团队,那么可想而知在五年之后你应该已经积累了优质的人脉,学会了如何激励团队,也获取了创业实战与公司管理的一手经验。
退一步来说,你的创业公司在 5 年之后撑不下去倒闭了,那么你的下一步有可能是加入 Google 成为 VP 级别的高管。别不相信,这个位置你原本需要在公司老老实实干上 15 年才能够到达,而如今你凭着「为公司注入一些创业 DNA」的名头就可以获得了,而之前在创业时无法保障的薪水也会由此在短短几年中就得到补偿。除非整个互联网都玩完了,否则总会有大公司需要你这样具有创业实战经验的人才。

现在你还想要为了钱加入创业公司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真的是无可救药。在选择加入一间创业公司之前,你应该考虑好下列问题,而不是只盯着有多少钱:
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工作。
做一点针对创业公司雇主的功课
考虑人的因素,选择好的企业文化。
接受一份实际的薪水。很多人都对于薪水有着不切实际的期待。他们想要在初创公司获得创业经验的同时还拿着 Google 水平的薪水。这根本就行不通,创业公司甚至都懒得与你解释。在求职创业公司时你应该开诚布公地与对方讨论薪水问题,他们能给的工资是多少,你需要的是多少,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会获得加薪。记住一件事,你可能是这家初创公司里第一个拿工资的人,也许创始人们已经什么都不拿地白干了两年了。当然,对于你来说可能感觉拿这份工资是一种牺牲,但是对于创始人来说也许他们的首轮融资就用来给你发工资了。
正确认识你的头衔。有些创业公司也许仅是找回来一个做开发的,但是却给他们冠以 CTO 的名号。注意了,即使顶着这样的名号也不代表你就真正成为 CTO 了。如果你真的想要成为公司里举足轻重的人物,那么光靠说是没用的,要靠自己干出成绩。进入一家创业公司意味着你不需要那么注重头衔与层级,这有着很多好处。你可以直接地告诉公司你想要承担何种职责,为自己订下工作目标,并且靠着努力工作帮助公司取得成功。做到这些,你自然就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人物。
成为一个多面手。除了少数一些岗位,在创业公司中你实际所做的事情并不会局限于岗位描述中所提到的那些。假设公司正在做一些人们想要的东西,你当然要在其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出一份力,一边做着企业云服务架设一边开发着社交软件。业务发展归业务发展,创业公司在现实当中根本不用拘泥于计划,你也别对于自己真正要做的事情大惊小怪。
了解公司的基本财务状况。
选择与老实人打交道。
文章来源:startup and
shit,
招聘:加入 TECH2IPO/创见,全世界在等待你书写新的科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