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曾经有一段时间,苹果公司是电子消费产品设计行业无可争议的巨头,然而最近他们推出的不合格的产品、失败的软件以及看起来劣质的外观设计却使得其头上的光环愈发黯淡,不得不让人对其曾经享有的声誉打一个问号——苹果公司还能够重振旗鼓吗?
几个星期前我在 Quora 上见到有人提问「苹果公司会倒闭吗?」,当时我感觉这问题太愚蠢了。苹果公司在未来当然有可能倒闭,但是我绝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会这么快就被提上台面讨论。

根据此前连线杂志的一篇文章,财富 500 强公司在过去的 35 年中寿命变得越来越短。看看 RIM 公司(黑莓手机的制造商)的惨痛例子吧,曾经,一个有身份地位的商场人士至少要拥有一部黑莓手机。而如今该公司利润下滑,销售触底,挣扎在倒闭的边缘。到底手机产业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把曾经风光无限的 RIM 公司拉下马呢?在我看来,RIM 公司在手机产业中的滑落与 iPhone 和 Android 手机的崛起不无关系,黑莓手机在这两种主流手机款型的步步紧逼下,就好似在暗夜中行路乏人问津。RIM 公司对于黑莓手机曾经拥有的辉煌太过迷恋,从硬件上来看几乎没有任何改进,沉溺于自我陶醉中完全忽略了整个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实我并不清楚为什么该公司会走到今天这一步,但它看上去似乎缺乏曾经拥有的某种驱动力。
现在我觉得苹果公司也要走到这一步了。当然了,作为果粉你可能并不同意唱衰苹果的说法,但是当你看到了苹果公司设计部门最近搞出来的那些玩意,心中真的没有半点怀疑吗?我们都知道 iOS 7 是苹果公司首次涉足「扁平化设计」,结果呢,简直是血崩!我本来根本不想升级到 iOS 7,但是那些 App 们一个个都告诉我要不然就升级,要不然就彻底别用了。简直太可怕了,有偏差的 UI 元素,欠考虑的设计,总体而言这就是一个相当「反苹果」的设计。
当 iOS 刚刚问世之时,我最喜欢浏览的网站其中之一就是 sloppyui.tumblr.com。这个网站是一个失败的 iOS 设计大集合,收罗了许多 iOS 糟糕设计案例。运行这个网站的人并不是有意要黑苹果,他们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苹果粉丝,只不过是对那些糟糕的 UI 设计感到无比失望,因此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醒苹果公司所犯下的错误。

iOS 7 发布于 2013 年 9 月 18 日,这是在乔纳森 • 伊夫(Jony Ive)掌管苹果公司 UI 设计部门一年之后发生的事情。在当时我曾经希望他会成为一个像乔布斯一样的角色,拯救苹果于水火之中,将苹果产品重新带回聚光灯下。乔纳森曾经带领团队设计出了 iPod,iMac 以及 iPhone,如果由他来掌管 UI 与用户体验设计部门难道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吗?然而 iOS 7 在问世之初就受到了设计师们的诸多批评,人们也因此开始看不惯苹果了。虽然现在的 iOS 9 系统已经修复了此前的绝大多数错误,但是用起来还是让人感觉别扭。
几个星期前两位倍受尊敬的前苹果设计师 Don Norman 与 Bruce Tognazzini 在 FastCompany 网站上合写了一篇文章,在文中他们表示出了对于苹果公司的担忧,因为这家公司曾经「以设计简洁易用的产品见长」,是「UI 界面设计中的冠军」,但现在却开始「摧毁自己原有的设计理念」。多么辛辣的批评。
Norman 与 Tognazzini 声称苹果公司对于自己设计风格的破坏就是从它开始忽视既有的设计原则开始的。从 iPhone 开始这种忽视原则的趋势就已经出现,到了 iPad 上则愈演愈烈。从 iPhone 开始使用手势操作界面,没有后退按钮,只能用手指扫过。这种设计让用户得学习一番才能理解。苹果的硬件设计确实是十分漂亮(以最新版的 MacBook 为例),然而他们却一意孤行地移除了那些自认为「没有必要」的 UI 元素,最终伤害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反过来却「因为硬件设备存在缺点而自责」,想着「如果没做那些蠢事就好了」。
苹果公司在 UI 上设计追求最小化与低调实际上带来了反效果,它们运用到产品中带来的并不是美感与简洁,而是增添了人们使用的麻烦。Norman 与 Tognazzini 提到了女性用户对于苹果产品的抱怨,她们不得不使用辅助功能去调大字号,这样才能看清楚。虽然在大多数用户界面系统中这么做是可行的,但是在很多应用程序里这么做会使得正常的字号变得太大,以至于信息无法在手机屏幕上显示完整。
根据 Norman 与 Tognazzini 对苹果产品细致的观察,得出了结论——「苹果产品试图通过删掉一些重要的控制功能来减少界面复杂性。」如果你也读过他们写的这篇文章,就会想起他们在文中不止一次地提起 iPhone 面板上按钮过少的问题。略显突兀的 home 键从 iPhone 推出以来就一直没有变过,它也是 iPhone 面板上唯一的一个按键。Android 手机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大部分 Android 手机通常都有 2-3 个按键。
可能你们已经读过的不少文章都提到 Android 相比 iOS 拥有更好的实用性,姑且也容我再提几句。绝大多数 Android 设备都会有 3 个按键,它们将简单却重要的 UI 设计就放在设备的正前方中间位置。这可能并不是最具美感的设计方法,但是的的确确更便于使用。有了这 3 个按键,你不必双击你的 home 键来完成 App 的切换,也不用将手指移动到左上角快速点击以后退到上一屏幕,你想做的一切操作只需移动大拇指就可以完成。
我曾经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 Apple TV,如果你也买了一台,我相信你一定会同意我的观点——这是一个惊人的糟糕设计。Apple TV 缺失了许多功能特性,这就意味着我只花了 19 欧元买的 Amazon Fire 电视棒不仅功能更棒,而且也更易用。有这种廉价好用的产品,我到底为什么想要花上 129-169 欧元的价格去买一台 Apple TV?

首先,电视屏幕中键盘的设计好似一场噩梦。如果输错了 ID 你就只能使用屏幕最右边的退格键一个个删掉,然后再试图回到之前你真正想要输入的字母或者符号上。我明白所有的电视屏幕上键盘都差不多的死样子,但是苹果相比其他的竞争对手明明在这方面就更有办法,他们拥有一支曾经打造出了 iPhone 的团队,为何不能将 iPhone 与 Apple TV 相连接,直接在手机上输入呢?但奇怪的是,你明明就可以使用 iPhone 来设置你的 Apple TV,但是却不能使用 iPhone 的键盘来输入,这实在令人费解。
再看看遥控器,又是一场噩梦。Apple TV 遥控器上的「目录」键承担了后退键的功能(在很多 App 中都是如此),同时,它也能激活菜单选项。这绝对是用户体验上的一场噩梦,这种设计不应该是像苹果这样颇有设计声望的公司能做出来的。
软件设计扑街了,硬件也没有更好
以上还仅仅是对于苹果软件设计的吐槽,因为对于苹果昏了头搞出来的硬件,真的不知要从何说起。

看看上图,这个丑到惨绝人寰的苹果充电手机壳真是瞎了我的眼。苹果要出充电手机壳就出吧,能不能不要出一个这么丑的。这个手机壳硅胶外部的巨大隆起不仅会让你将其放进口袋时硌得慌,还特别丑。最妙的是,苹果居然还将强调了这一「柔软有弹性」的硅胶设计。另一个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地方在于这个手机壳里面居然还配有 LED 灯,大概是为了让你将手机当成电筒照明更加方便吧。
虽然你们其中一些人可能会觉得 99 美元对于苹果出品的产品来说是一个相当合理的价格,但是我不得不提醒你,它的容量仅仅有 1877 毫安。相比同类竞争产品这一点电量储存简直可笑,而且它还不能一次给你的手机充满电。所以购买这样的产品有什么意义?当然了,它确实是苹果出品(也许某些中国土豪会爱上它),触感也还不错(和其他品牌的硅胶手机套相比也没有更好),但是这是一款在功能与设计上双重失败的产品。
这只是苹果公司最近推出的糟糕产品其中一个。从去年发布的 Apple Watch 到 MacBook 再到 Apple Pencli 与今年最新的 Magic Mouse,很显然,苹果在如何解决设备充电、提高充电设备通用性的问题上已经陷入泥潭之中。
随着 MacBook 而来的就是高级的 USB-C 充电插头,这种新型设计想要一统全球所有设备的充电端口,让 Google、小米、华为、三星或者 HTC 都加入到这个新的 USB 设计的行列中。苹果公司在 MacBook 上全面推行了这一设计,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系列麻烦。你可能会想,不就是占用一个 USB-C 的接口位置吗,不值得大惊小怪。大错特错,在整台 MacBook 上就只有这么一个 USB 接口。如果你能不能一边给 MacBook 充电,一边在使用一些外接设备呢?非常难,除非你买一个适配器。我认为苹果这种越来越追求简约极致的设计恰恰证明了 Norman 与 Tognazzini 并没有说错,苹果就是越来越倾向于做一些外形更美但是更加难用的产品(苹果新近推出的智能充电手机壳显然不在此讨论行列)。
然而苹果公司的反人类设计并没有止步于此。看看 Magic Mouse v2 吧,除了完全不适于被握在手中之外,个头也太小了,充电也很麻烦(我猜苹果可能也想给这鼠标出一个充电壳)。在给鼠标充电的时候你必须将其翻个面,在它底部插入电线,也就是说在充电的时候你是不能使用的。这就是苹果公司想出来的伟大创意。

然后我们来看看苹果为 iPad Pro 配套推出的 Apple Pencil 与智能键盘,人们确实想要更多可以与大屏幕连接帮助操控的新玩意,但是我不确定他们会期待这两样价格高涨的劣质配件。
首先来了解一下 Pencil 这款产品,根据苹果公司的说法,它的的确确就是一支铅笔。它纤长、轻薄,白的令人吃惊。它的功能包括了触压传感器(不用再模拟手指的触屏了),以及可以给你的画作加阴影的画面增强功能。Pencil 的显著缺点就是其充电方式,乍一看似乎很方便,因为你可以通过 iPad Pro 的充电口给它充电,然而这样就会使得这支铅笔一直伸出在外面,不小心被折断应该是分分钟的事情。

再来看看「智能键盘」,又一个起名完全没有重点的苹果产品。当你在苹果官网上点进去浏览这款键盘产品时,你会看到诸如此类描述「键盘经过彻底改造,唯一不变的只有字母」以及「苹果新型智能键盘让键盘这一古老的发明重新焕发生机」,看完之后感觉心中充满了希望呢。然后你看到了实物,没有错,它就是一个键盘而已,很像是 Surface 配套的那款键盘,只不过体积更大,样子更丑。看看人家 Surface 键盘,微软将其设计成完全可拆开的形式,便于收到设备的底部。苹果却选择了一种更繁琐的方式,非要将其折叠几下试图给 iPad Pro 提供支撑(这种设计是微软 Surface 的自带功能),苹果公司认为这款键盘的关键作用之一就是封面可折叠,帮助 iPad Pro 立起来。多么可悲的设计。

所以苹果公司到底是吃错了什么药?曾经这家企业在伊夫与乔布斯的指导下已经置之死地而后生,从破产边缘一举成为世界最大公司,然而看看如今的走势,难道我们会眼睁睁看着苹果公司再次走到崩溃边缘吗?产品缺乏创新这一点在过去曾经差点杀死了苹果公司,现在是不是公司做大了,也就不在乎创新这回事了?我看就是这样。对于如今的苹果公司来说获取利润是首要大事(在 1997 年的是它们也是如此认为),创新只不过排在第二位。史蒂夫 · 乔布斯在担任 CEO 的时候曾经拒绝向苹果公司的股东支付股息,因为要把现金留下来继续开发创新,他确实也做到了(苹果公司如今账上拥有 2000 亿美元现金,不过有 1500 亿美元要拿去还债),而如今我们却看不到苹果公司再有什么创新之举。仅仅是对于过去产品的一再重复或者是推出一些配件,是不能激发消费者购买欲的,苹果公司每个季度的利润是否还能节节增长也堪忧。
当然话虽这么说,如果 iPhone 7 出来了我还是会买的,我打算购买 iPhone 7 并不是出于对苹果产品的认可,而是作为 iOS 第三方应用开发者的无奈之举。如果所有我钟爱的 App 都能够在 iOS 与 Android 上同时使用该有多好,这样的话我不仅能能够使用到设计精良、考虑充分的 OS 系统,还能够在硬件上有更多的选择,集成更多具有突破性的产品。
对于苹果公司来说,躺在过去的成功上睡大觉让他们过得太舒服了,过于舒适就是懒惰之源。
文章来源:Medium,由 TECH2IPO / 创见 被 苹果鼠标笑哭的陈铮 编译,首发于创见科技(http://tech2ipo.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招聘:加入 TECH2IPO/创见,全世界在等待你书写新的科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