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3 年年初 Mailbox 刚正式上线就吸引了超过 100 万 iOS
用户
嗯,别的不说,Dropbox 的确做到了「简化自己的日常工作」。就在本周一,Dropbox
宣布
Mailbox 的逐渐没落也揭示了今年以来应用开发界一个更普遍却较为残酷的现实。虽然消费者效率应用市场的确产生了像 Dropbox 和
Evernote
这种估值数十亿美元级的公司,但这条路成功的希望却越来越渺茫了。现在的公司趋向于为员工购买软件产品,而用户自己也越来越少自己单独购买效率类应用。尽管
Mailbox 并没有做出什么方向性的错误,但 Mailbox
也仅能成为一款界面优质的其他公司邮箱服务器的替代品而已。可是这样一款算法优秀的产品却难以用来赚钱。其实,Mailbox
团队在产品成形初期就被提醒过。当时其联合创始人 Gentry Underwood 正为团队开发一款新的邮件集合产品也就是后来的
Mailbox 进行融资,有投资人就曾劝说 Underwood 放弃做邮箱类产品。他们说,「这条路上早已经尸横遍野了。」看看
Sparrow、Molto 和 Boxer
这几款邮件客户端,哪个真的火了。诚然,现代社会人人依赖邮件,但是绝大多数用户都满足于使用手机默认邮件应用。你选择这条路,最糟糕的情况是几个月就死;最好的一种情况是,被收购后过几年再死。如果想要在邮箱类产品上做到声名鹊起,那这款新邮件客户端必须是非常、非常、非常优秀才行。

事实上,Mailbox 做到了。如果说能给邮箱应用领域打造出一次全新的创新体验就算了不起的话,Mailbox
更赞的是它至少做到了三次。Mailbox
给用户带来了新颖的滑动邮件进行归类或删除的操作;全新的计时「小憩」模式,如果收到邮件时用户没有时间浏览,邮件会在稍后用户有足够时间处理时弹出;同时,Mailbox
上线的方式也异常瞩目,用户必须使用手机号注册拍号等待下载使用应用,无论这么做是不是从当时的技术层面考量,至少实现了完美的营销目的。
于是这两年,滑动邮件进行归类或删除的功能成为了邮箱应用的必备操作。无论是 Yahoo Mail、Google 的 Inbox
还是微软的 Outlook 你都能体验到。这滑动归类手势还出现在了其他非邮箱类应用产品中,如标记未阅读完成内容的
Pocket;任务管理应用 Todoist。而「小憩」的逻辑也同样成为了部分邮箱类(Outlook 和
Inbox)产品的标配。至于吸引用户注册等待产品上线的营销手法?现在几乎随处可见了。

对于笔者而言,Mailbox 的智慧远不止于此。首先,使用 Mailbox 处理邮件远比其他任何邮件客户端来得高效。Mailbox
会在后台提前接收好用户的邮件,无论何时打开应用,用户都能立即处理每天都信息炸裂的邮箱。其次,Mailbox
的操作要比其他同类产品更加舒适简练,每次滑动手指对邮件进行归类都伴随着一个绿色对勾提醒我操作成功。Mailbox
的简单快速回复功能也做的很棒,但它最拿手的是清理所有邮件,还给用户一个干净的邮箱。每当笔者排队无聊时,总会打开 Mailbox
开心地整理邮箱。Mailbox 真的能令人上瘾!
那么为什么被收购后的 Mailbox 并没有迎来巨大的成功?因为那之后不久它就很少出现在 iOS 应用商店的榜单上了,后来推出的
Android 版本也仅达到 100 万的下载量。被收购后,创始人 Underwood 晋升成为了 Dropbox
的产品总监,于是他的工作转向了其他公司产品,其中包括今年一样悲催的 Carousel。今年六月起 Underwood
便不再担任产品总监并离开了 Dropbox。另一位联合创始人 Scott Cannon 依然还在 Dropbox
任职不过仅作为顾问,他现在在处理 Mailbox 关停的事宜。
Dropbox 针对关停 Mailbox
业务所发表的声明有点语焉不详。「由于公司逐渐将重心放到团队协同合作的业务上,我们发现一款邮箱应用很难从根本上改变邮箱。」究竟谁会将「从根本上改变邮箱」作为开发目的啊?Dropbox
为了「重心放到团队协同合作的业务」不是已经开发了新的多用户同时协作的文档编辑平台 Paper
了吗?邮件处理是基于沟通的协同合作,这明明是 Dropbox 的弱项啊;文件编辑则是基于内容的协同合作,这才是 Dropbox
的强项。

Mailbox
狗带的原因千千万。大多数用户并不使用邮箱应用产品,而那些愿意下载使用的又打算为此付费。于是邮箱类应用的唯一出路就是被收购,然而绝大部分被收购应用的最终下场依然是死。这些年其他邮箱应用已经把
Mailbox 最优秀的功能悉数抄了去,而 Mailbox
自己除了新开发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自动归档,就再也没有上线过其他新功能了。
有那么一段时间,Dropbox 认为邮件功能可以成为旗下个人效率应用套件的其中一份子。但是随着 Dropbox
慢慢觉悟如果要维持自家上百亿美元估值,那么它只能朝着做企业业务的方向前进。这样一来,个人邮箱类产品 Mailbox 便很难在
Dropbox 的企业向决策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Dropbox 忍受过缓慢的增速和下滑的估值,坚持己见做个人效率类产品。在那段时间里用户可以愉悦地使用 Dropbox
打包套装,包括收发邮件,创建文件并同时管理音乐、照片和文档。但不得不承认,继续那么做的 Dropbox
并不能赚到现在这么多的钱。

在那段时光 Dropbox 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人们在当时的 Twitter 谈论着即将发布的神秘 Dropbox
产品套装「Dropbox OS」。它们出自全世界最顶级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之手,用以解救用户暗无天日的非 Google
即微软的无味生活。曾经收购 Mailbox 似乎让用户生活多了些色调,但无奈,这种生活又得继续了。
文章来源:
招聘:加入 TECH2IPO/创见,全世界在等待你书写新的科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