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如今,苹果与谷歌现在都在挖空心思地想要预测用户的需求。这两大科技界的巨人,它们所开发的手机系统几乎运行在全世界所有的智能手机之中,现在它们都为自己系统的添加了一种智能的消息推送功能——在用户还没有提出要求之前,就预先推送信息过来。来自这两家公司的种种举动表示出,智能手机将在未来成为一个可以自发推送用户想要的消息的设备。
这两家公司对此所使用的技术并不相同,这种技术上的差异也反映出了他们自身的能力与产品重点。苹果公司在即将推出的 iOS 9 系统中将会加入 Proactive Assistant 功能,它旨在从存储于手机中的信息里学习到用户将如何行为。与之相反的是谷歌推出的 Google Now,它主要是通过广泛地收集用户使用过的在线服务信息与搜索结果数据来判断用户接下来的需求。
「这将成为未来竞争的主要战场,各个公司都会使用这种方式去突出自己的优势。」Securosis 咨询公司的 CEO Rich Mogull 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苹果与谷歌这两家公司都寄希望于今年秋天将要新推出功能之上,这项功能将能够让用户保持忠诚度,并且将其锁定与公司相关联的其他服务当中,从中挣到更多钱。对于苹果公司而言,这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消费者会选择在未来持续购买 iPhone;对于谷歌公司来说,这也意味着为它的广告主推送更多的用户。
此外,能够预测用户想要什么并且能够在合适的时机推送相关信息对于两家公司未来的硬件设备业务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苹果的智能手表和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都很有可能通过这种渠道出现在用户面前。
谷歌与苹果所努力打造的正是一种被称为「数字助手」的功能,这也是目前不断发展的行业趋势,其目的就是通过移动设备为用户施以援手。微软也开发出了自己的「Cortana」,这一个人助手服务将可以在运行 Windows 软件的所有设备中使用。亚马逊也拥有自己的虚拟助手 Alexa,这一项功能目前存在于亚马逊推出的 Echo 声控扬声器中。

在今年 5 月份举行的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展示了 Google Now 如何做到提醒旅行者在去机场还车之前先去加油站将租来的车子重新加满油。谷歌可以从航空公司向旅行者发出的电子邮件中推断出其返程时间与登机时间。
除此之外诞生于 2012 年的 Google Now 还能派上别的用场,综合利用用户的网页搜索和浏览历史,Gmail、日历以及 Youtube 的相关信息。从手机使用中获取的位置信息、使用时间和 App 行为也能够帮助 Google Now 更加理解你的需求。谷歌公司表示他们想要尽可能多地获取用户的信息,这样就能够为他们提供最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想象一下你聘请了一个助理,但是却一天只为你工作一小时,」Google Now 的产品与工程主管 Aparna Chennapragada 进一步解释道:「我希望自己的助理能够在所有的时间里主动地工作。」
苹果公司采取了一种更为保守的做法,它仅仅从用户手机中存储的信息里来预测其需求。苹果公司表示 iPhone 清楚地知道你使用了何种 App,什么时候使用且用了多长时间。iPhone 还知道你身处何方,与哪些熟人待在一起。iPhone 可以从你的邮件中获取这些信息,不过它很少会这么做。据苹果公司表示,iPhone 只会在确认用户身份以及创建日历提醒事件时才会去使用邮件信息。
从这结果来看,苹果公司并不能复制出 Google Now 的所有功能。在即将推出的 iPhone 新一代系统中将会有一个被称作 Spotlight 的新功能,它能够通过用户设定的会议信息和周边的商业场所,向用户推荐联系人。当你位于租车公司附近时,它将会自动帮你找到附近相应的加油站,不过它不会主动向你推送这一信息。
到目前为止,苹果公司关于 Spotlight 在何时会对于手机中的信息展开搜寻举出了这样一个运用实例:在从日历中获取了你设定的约会提醒之后,Spotlight 能够通过实时的交通流量数据去指导你何时赶赴约会不会被堵在路上。
苹果所使用的方法是从集中于用户的日常行为,并且从中学习。比如说你习惯于在早上工作时听音乐,那么 iPhone 会在早上你将耳机插入的时候自动为你播放工作背景音乐。不过在苹果公司上个月的发布会中并没有对于 Proactive Assistant 的计划作出详细的说明。
苹果公司对于 Proactive Assistant 所收集信息的去处也做了明确的区分,该公司表示虽然 iPhone 手机了解了用户的很多信息,但是这些信息仅仅是被 iPhone 中附带的功能所用,苹果公司并不会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

苹果公司 CEO 蒂姆•库克曾经对于像谷歌这样的公司提出了批评,指责他们通过向广告主售卖用户数据从中牟利。谷歌方面表示自己没有出售用户数据,也没有将用户数据分享给其他公司,仅仅是将这些信息用于广告精准投放。
Redpoint Ventures 合伙人杰米•戴维森(Jamie Davidson)曾经是谷歌的工程师,他表示谷歌想要利用更广泛的数据信息去助公司一臂之力。「苹果公司如果不能从更广的范围中获取更多用户信息,就很难打造出与 Google Now 相媲美的用户体验。」
一名为谷歌工作的 App 开发者表示,Google Now 的可用性大小将极大地取决于用户分享了多少自己的信息。那些对于自己的信息分享得越多的用户,就越是可以得到更为可靠的建议。但是在此之前用户需要进行一番权衡,因为想要得到这种服务就意味着要将自己的个人隐私与谷歌公司分享。
今年 23 岁的 Dylan Russell 在俄克拉荷马东北州立大学学习传媒,他表示自己经常在 Moto X 手机当中使用 Google Now 功能,并不担心这会侵犯到自己的隐私。
「我认为人们会克服这种对于隐私的担忧,让谷歌更好地了解我这个人并且为我提供更好的服务并不是一件坏事。」
在最近的一个周五晚上,Russell 发现 Google Now 已经自动为其展示出了本地餐馆与附近电影院的信息。在另一个场景中,Russell 的老板给他发了一封邮件提醒他为项目制作一份表格,Google Now 在获取该信息之后自动为其创建了一个提醒。
「我觉得这个功能简直太棒了,我不用为此点击任何按钮,」Russell 对于 Google Now 赞不绝口,「它们变得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个人助理,理解你的需求,明白你想要干什么,还知道你想要在什么时候去做这件事。」
在今年晚些时候,谷歌打算推出 Now on Tap 功能,它将使用文本与图像识别技术去理解用户在 App 当中的所作所为,并且给出建议。该功能不会主动地向你推送消息,但是它能够预测到用户可能采取的下一步动作是什么。
比如说当你的一个朋友发短信邀请你去某一家餐厅共进晚餐,Google Now 会立马弹出一张这家餐厅的联系卡片,内容包括来自 Yelp 的用户点评、联系电话、营业时间以及位置地图,同时还会给你一个类似 Open Table 这样的餐饮预订网站的链接,帮你顺利订到座位。
文章来源:WSJ,TECH2IPO/创见
陈铮编译,译文创见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