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秘:苹果 Beats 收购案背后的男人

(2014-06-01 22:25:39)
标签:

杂谈

Beats Electronics 30 亿美元作嫁苹果的消息已经传遍天下,但真正促成这笔买卖的「幕后功臣」却少有人知。

根据彭博商业周刊作者 Adam Satariano 的文章透露,促成这笔交易,以及此前传闻中苹果和特斯拉的收购洽谈等在内的多笔苹果收购案的幕后推手,正是 2009 年加入苹果公司,此前曾在知名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担任高级管理职位的 Adrian Perica。

根据与他进行过接触过的相关业务公司人士透露,正是 Perica 今年 2 月在苹果总部邀请 Elon Musk 和苹果的高管洽谈收购事宜(不过显然这轮洽谈无疾而终)。

曾经向苹果提供收并购方面咨询业务的咨询公司 Architect Partners 对此方面了解颇多,该公司管理合伙人 Eric Risley 表示,Perica 在苹果公司内部「收并购业务方面话语权很大」。另一家投资公司 BlueRun Ventures 的创始人 John Malloy 则透露,Perica 在处理业务方面的能力非常强,非常受苹果高管信任。该投资公司和 Perica 也有很密切的联系,他们投资的两家创业公司 Topsy Labs 和 Chomp 都被苹果公司收购。

据了解,Perica 曾在美国军队中担任情报官员职务,曾在德勤做过顾问,并且获得了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的 MBA 学位。据一份与他有关的 MIT 校报内容显示,他曾经在社交方面有很大的障碍。不过根据当年曾在 MIT 担任过 Perica 教授的 Kenneth Morse 表示,Perica 并不像很多其他 MBA 学生一样以自我为中心。知名投资机构凯鹏华盈的合伙人 Matt Murphy 向彭博商业周刊透露,Perica 和硅谷很多其他知名公司高管、投资人的风格很不相同。

据曾经跟 Perica 进行过收购洽谈的一名创业者透露,Perica 曾经公开向他表示,自己和雇主(苹果)对于他们的技术毫无兴趣,收购的意图只是想让他们加入公司一同为苹果未来的新产品努力而已。很多和 Perica 洽谈过的人士都表示,Perica 从不表示出高溢价收购的兴趣。

但即便如此,苹果方面在收购方面的花费也是水涨船高。根据苹果公司 CEO Tim Cook 在今年 4 月在一份法律文件中的透露,该公司在过去的一年半当中收购了 24 家公司,收购花费资金的季度涨幅高达 87%。自从 Tim Cook 在苹果公司创始人 Steve Jobs 去世后接任 CEO 之后,放弃了他的前任对于公司内部创新的特殊爱好,开始大张旗鼓地收购创业公司。 

通常苹果在收购这些公司后都会将其以及其服务关闭,以便将人员和技术整合到苹果的系统当中,最明显的离子就是在 2012 年收购的 AuthenTec,一家指纹识别和安全认证技术公司,该公司提供的技术被用于苹果 2013 年下半年推出的最新款 iPhone 手机 iPhone 5s 当中,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不过苹果作为一家以消费级电子产品设备为主要营收途径的公司,和其他互联网科技公司,特别是以软件服务为主要营收途径的公司相比,在收并购上的花费还是少的很多。Facebook 此前刚刚花费 190 亿美元收购即时通信应用 WhatsApp;Google 花费 72 亿美元收购了家居恒温器公司 Nest。当然,高额的收购价通常是由于美国硅谷热火朝天的科技创业浪潮导致的,几乎每天都有很多家科技公司拿到数十到数千万美元不等的风投融资,将自己的估值撑到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之高。

而苹果不仅手中现金比(除了 Google 之外的)其他公司高,而且通常在收购洽谈中占据非常主动的位置。Beats 是该苹果创立以来收购花费最高的一家公司。

据了解,苹果在 2009 年试图收购移动广告技术公司 AdMob,但输给了出价更高的(7.5 亿美元)Google。之后 Perica 就加入了公司,改变由 Steve Jobs 主导收购决策的状况。另一家曾被苹果收购的地图服务公司 WifiSlam 的投资人 Fred Wang 表示,Perica 的投资决策制定过程,反应更加快速,更「程式化」。

根据不同规模和领域方向的收购案,Perica 的团队大小可以随之变化,最多时候能够达到 100 人。Perica 为苹果带来的标准化收购业务咨询和决策服务,使得苹果不再需要像从前一样转而寻求华尔街咨询师的帮助。

来源:彭博商业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