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宁文庙位于唐昌镇西街中段,有着尊贵的皇家身份和厚重的人文内涵。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由于元代战乱,文庙曾毁于兵火。后经重建和几次大规模的修葺,后拆除宫墙,加之08年”汶川5·12大地震”的影响,此时的文庙已是破败不堪。
2012年7月,崇宁文庙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有关部门本着”文物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完成了此次灾后重建项目,为近百年来崇宁文庙最大规模的修复。
崇宁人文厚重,英才辈出,文风鼎盛。自宋明清以来,先后考中文武进士四十一人,举人数百。因此唐昌文庙一直香火不断,当地人如遇家里有人考学求官都要到庙里朝拜祈福。


崇宁文庙红色的外墙——”万仞宫墙“是文庙的第一道屏风。




这个半月形的水池名”泮池“,横跨”泮池“的三座拱桥为”月宫桥“,也称”状元桥“。




桥头有高大的”棂星门“。


穿过“棂星门”,走过这片方石板铺设的广场,就来到富丽堂皇的”大成殿了。




有着千年树龄的古柏树“状元柏”。




崇宁文庙简介
崇宁文庙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元佑元年(1086年),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元代毁于兵火。历经多次重建、修缮。明永乐年间(1404年)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崇宁王朱悦博在崇宁王宫银安殿旧址重建文庙,1644年张献忠入川毁弃,清雍正、光绪年间,崇宁县令相继修缮。解放后,为崇宁高等学堂、唐昌二小、唐昌镇中学。1954年文庙墙被拆,仅存大成殿及东西庑。
2012年进行近百年来最大规模修缮,修复万仞宫墙、泮池、棂星门、重塑大成殿孔子圣象、四配及十二哲像。规模居四川现存文庙前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