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形神桩的特点(作者:庞明、润川)(来源:小丽的博客)

(2018-11-10 15:57:54)
标签:

健康

分类: 传统功法
形神桩的特点

作者: 庞明、润川

教学视频:https://v.qq.com/x/page/x0509pdihu0.html

如前所述,形神桩是以防病治病,健康心身,开发智能为目标而编创的一套大众化的功法。它来源于“鹤舞松形净意功”,而“鹤舞松形净意功”是作者在十多年前,根据形意拳、太极拳(杨门太极、吴氏太极、绵山太极和太极十三丹法)、通臂拳、八卦掌、红砂掌、易筋经和峨嵋十二桩等武术和气功的一些基本动作编创的一套功法。1979年以后,作者进一步按照气功理论,加减化裁,改编成为三桩三法,形神桩即为其中之一。因此,形神桩里的动作,大都是从不同流派的气功和武术基本动作提炼出来的,作者的作用只是加以化裁,汇编在一起成为一套功法,作者决不敢贪天之功,据为己有。

  因此,为了说明形神桩的特点,首先要讲清楚形神桩的各个主要动作的来龙去脉。

  先从预备式说起,它是从以前的长拳起势《易筋经》的横担降魔杵与合十手当胸变来的。其动作环转连绵,刚柔相济,最后两掌到头顶上空相合,落下来,直走中脉。这里,要提醒练功的同志们注意,千万不要忽视这个简单的起式。这起式一开始就把天、地、人结合到一块儿了。其理论依据就是我们前面讲的人体生命整体观。形神庄的预备式体现了这个整体观,把天、地、人联成了一个整体。

第一节:鹤首龙头。这姿势,来源于峨嵋桩法,峨嵋十二桩里有游龙桩、鹤翔桩(跟我们现在练的鹤翔桩不是一回事)。从气功角度看,作者认为游龙桩,龙头是关键的东西;鹤翔桩,鹤首是关键的东西。经过我们按气功原理化裁,就变成了我们第一节鹤首龙头气冲天。原来峨嵋桩法中的龙头鹤首,与此不尽相同。但主要点有些相似。这第一节,单纯练一个鹤首的前屈后仰及胸部的吞吐、开合就可以牵动任督二脉,打通小周天。经脉周天、督脉的运行、任脉的运行也都有了。

第二、三节:寒肩缩项,有个左右通臂。峨嵋十二桩有个通臂法;通臂拳里边,白猿如意通臂里也有通臂的功夫,讲究的是前后通,膀子可以探出很长去。另外立掌分指,把掌立起来,往外撑,成丁字掌,可以练成朱砂掌的功夫。作为武功,朱砂掌打出来之后,皮肤就红一片,骨头不断,可以把内脏打伤。掌指开合以后上抬就是练鹰爪力的功夫,往上拿,向下钩就像五把钢钩一样。这些都是武功的东西,我们只取其调通经络的作用。

第四节:气意鼓荡臂肋坚,来源于绵山鼓荡气。它的关键就是丹田气鼓荡到两肋,从两肋鼓荡到臂。过去,好多练摔跤的,站马步桩以后,拿铁条打两肋,练的是“单鞭锤肋”。软肋怕打,练单鞭锤肋,把肋练得更加坚强。武功是这么讲的。按气功理论,它可以调动少阳之气、胆经气机的生发。

第五节:俯身拱腰松督脉,练松腰。这个松腰和武功上的压腰不一样,它是蜷着下去,蜷着上来的。这个功法,过去一般都不许在外边练的。很多基本功都在家里边练。它非常简单,你一看就会了。学了,慢慢就练出功夫了。它出功夫比较快,所以,一般作为珍秘保藏起来,视作真传秘宝怕别人看见的。松腰也是这样,蜷曲上下,最后,脊椎全给拉开。能把脊椎督脉松开,而且往上起的时候,那样慢慢往起蜷最后练至能够爆发发力的时候,可以把全身气脉给闭住。碰上“点穴法”可以用“闭气法”化解。我们看吕四娘杀雍正那个电影,吕四娘碰上一个拿铁扇子的人煽她。她倒吸气,那是用闭气法。闭气法,单纯吸气还不行,须用督脉部位的收缩。这个松腰法还有这个奥秘在里边。这些东西,在过去都是秘而不传的。我们现在搞气功,就尽量吸收这些对养生很有效的东西。转腰涮胯也是一样,在杨门太极里边,松腰松胯、垂尾闾四步功法是基本功。在杨澄甫太极拳谱(陈维明著)后册,讲劲的那一部分,他讲到松腰,只讲到松腰后的现象——脊柱要往后突,怎么突出来,没有说明。这里我们把它在气功里公开出来。

第七节:平足开胯分前后,这是根据易筋经的三盘落地改变过来的,也是从气功角度改变的。练这一节,可以把胯关节松开,而且为将来练坐功打好基础。全身精气神贯注意义是很大的。

第八节:膝跪足面三节连,源出于八卦掌的基本功贯三节,把胯、膝、踝三个关节贯穿在一起。三节里有三梢:枝梢、中梢、根梢,要连贯在一起。

由此可见,形神桩的基本动作来源于许多门派,而且往往是不传之秘,是他们的最基本的东西。因此,看起来,尤其是练起来,姿势比较单纯;而且从上到下连贯性不是很强,有些动作似乎也不那么自然优美。练起来有相当难度,难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的运动量比较大;二是形神桩所修炼的关窍都是平时不运动的地方。平时运动的多是大关节,肩啊、肘啊、胯膝这些地方。练这套功就不是这个样子,练的大都是腕子、手指、指尖、脚腕、脚趾、肩部、肩胛骨、脊椎、椎间、腰椎、腰胯、骶部这些平时不动的关节。这些关窍平时没有动作习惯,所以练的时候,你就感觉很吃力。另一方面桩内有桩,我们练鹰爪力,把手抬起来,一站桩,那就是鹤形桩,每个姿势都可以单练而成为站桩的功夫,膝跪足面三节连,也可以站桩,松腰松胯也可以做为站桩,所以说形神桩难度比较大。

第二个特点是,它的动作安排从上到下,基本上照顾了全身各个部分。从头到脚基本上关节都运动到了,从头部、颈项部、肩胛部、肘部、腕部、手指、腰胯、膝部、脚腕到脚趾。肩肘腕胯膝脚从上到下都照顾到了,调动气机比较匀衡,可使气机朝全面发展。如果把这套功全练下来,尤其青少年,对身体的健康状况,体格的匀称,体形的健美等方面,都将起良好作用。

第三个特点是,练形神桩不注重意守,而主张形神相合,以形引气。这一点也在本章开头,以及第三章和第五章有关章节中已经作了阐述。这里只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以进一步说明形、气、神的关系。有一次办气功班,一位学员清晨起床后去端脸盆,他以为是一个空盆,不想别人在里面盛了水,一端没端起来,把腰扭了。这位学员平时可拿百余斤的东西,这次为什么端一盆水还伤了腰呢?回答是他没有思想准备。按气功理论,从意到力的产生,中间有一个气的运动过程。思想准备不足,随之而动的气不足,故力也不足,端不起盆。而端盆的意念依然起作用,气跟不上,在气中断的地方就会疼痛。中医理论讲:痛不通,气血雍。气血郁结造成不通,是引起疼痛的一种原因,但这属于实症;这位同志内气连结不上致使气血不通畅是引起疼痛的另一种原因,属虚症。根据中医的治则,对气血郁结造成气血不通的疼痛,用活血化瘀法效果很好,而闪腰岔气引起的疼痛用活血止痛法效果往往不好,用补气活血的药物,效果就明显。这个例子足以说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动是以意帅气,以气帅形的,我想大家可以理解。由于气无形无象,看不见摸不着,刚刚练功的人就不知道如何使神与气合,所以我们就练神与形合,以形引气,形一动,气就过来了,这样就可以达到神形气意结合在一起,把神收在身体内里面来,就是坎离交媾。

另外,形神桩结合了中医经络学说。因为从中医学来讲,四肢末端、头部是经络最关键的部位。内外气机的交通,一般都在肢体上。所以,中医学里有经络的标本、终始、根节之说。一般,“本”都在四肢的腕关节以下,而“标”在躯干上;开“始”在肢端上、手指的尖端上,而“终”都在躯干上;“根”(树根的根)基本上在肘以下,而上边“节”的地方,也在躯干上。如果我们练形神桩,强调了末节、根节、肢节,对经络畅通,起的作用就比较大。


上面我们从形神桩动作的来龙去脉谈起,说明了形神桩的特点。下面我们将从这些特点出发,谈谈怎样练形神桩,应当注意些什么。



形神桩的特点(作者:庞明、润川)(来源:小丽的博客)


形神桩的特点(作者:庞明、润川)(来源:小丽的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