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至简健身秘诀:一秤金诀/十六锭金(下)(转载:蛋蛋-子非鱼的博客)

(2018-10-27 14:15:42)
标签:

健康

分类: 传统功法

       至简健身秘诀:一秤金诀/十六锭金(下)


      呼吸功 呼吸功即以意调气的基本方法,从呼吸引导入静,其效果较快。有


      六妙法门,内养功法,十六字诀等。在此仅介绍"李长生一十六字诀",因为


      它比较简单易行、确切有效,只要有空闲,行住坐卧均可,很适合旅行者


       练习。 练功时,先公证机关神凝志,使思想安静下来,然后运用运用自己


       口中的唾液漱口3--5次。用舌头顺着上下齿列与上下腭来回地搅动十几、


      二十几次。等到满口津液多了就把唾液吞咽下去,吞的时候要有响声。然


      后就从鼻中吸取空气一口用意送至腹脐丹田之中。在吸气的同时,提缩肛


      门,使丹田之气与吞咽顺下的气归会脐中。归纳为十六字诀"一吸便提,气


      气归脐,一吸便咽,水火相见。"由于提缩肛门的气与吞咽下的气都汇合于


      脐,稍运一运,使此气运经两肾门,并经夹脊双关,沿着脊正中线向上至


      后枕部,并自后头部透入上头顶囟门处,然后呼吁书气后再吞咽唾液一


      口,默想此口水已下入腹中,随即照前法自鼻中吸取空气,又自下提缩肛


      门,默想提起的气与吸下的气都归脐中。这是第二次做法。如此再行气上


      行至丹田囟门内,乎气之后又再咽津一口作第三次归脐法。 吞咽唾液时要


      求汩汩有声,口中没有唾液也要吞咽有声。如此一呼一咽,一吸一提,共


      做七次为一个单元,一般练一个单元即可。每天练几个单元,作为气功保


      健,不使中断,即使是住宿旅店亦要坚持,就能收效。


旅途气功养生法

***************************************************************


      呼吸周无法原称仙家保命诀,诀曰:一吸便提,气气归脐,-呼便咽,水


      火相见。因诙仅十六字,故名十六锭金。本功法在一呼一吸之间通任督二


      脉而气归于脐后,乃行子午之方便迭门。法以吸气时意观一点真阳之气生


      于海底会阴,一吸便提,意送真气由会阴上行关元,人脐中,后推人气


      穴;呼气真气下行尾阎,上行命门、夹脊、玉枕至脑中泥丸官(上丹


      田),并化琼浆甘露,下落人喉,点点滴人心中生血化气,下往气穴,如


      此行气36息,然后吸气意观一点真阴生于九阳之台,即头顶因会穴(百会


      前一寸),沿脑中人喉经膻中入脐中,后行气穴;一呼真垢化若云雾,上


      行大椎,下夹脊、命门、尾阎、会阴,上归气穴。如此行气24息。最后意


      观会阴之真阴之气化为灵火,热力上蒸人气穴,百会下落甘霖人气穴,化


      为乳白色丹球。


武当紫霄玄真悟元功.呼吸周天法

***************************************************************************************************************


十六锭金练法探析

 

    

      十六锭金又称李真人长生一十六字诀,是道家养生的代表性功法。此十六


      字为“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明·冷谦的《修龄要


      旨》初录此法,并誉它为至简至易之妙诀。其后《赤凤髓》、《遵生八


      笺》、《脉望》、《养生秘录》、《医方集解》和《尹真人寥阳殿问答


      编》等均介绍了此法。今人诸多气功著作,也都推荐了这一功法,可见十


      六锭金至今仍有广泛影响。但各家对此法的解说却颇有不同,如有的说,


      鼻吸清气只送至丹田;有的则说,吸气入丹田后再经督脉而直上头顶囟门


      处。又如对提气入督,有的说是配合呼气;有的则说是配合吸气。本文拟


      对十六锭金的功法作些探讨。


 

       操作程序


       根据十六锭金的文字结构和语意提示,以及《修龄要旨》的记载,清人闵


      一得编订的《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的阐述,再结合气功学、生理学、心


      理学和中医学,进行全面考虑,深入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十六锭金的操作


      程序,应该是这样的:凝神息虑,口中先漱津35次,舌搅上下腭后,


      待满口津生,便把津液吞咽下去,吞时要有响声。随即于鼻中吸清气一


      口,以意念送至腹脐丹田之中,在吸气的同时,提缩肛门(如忍大便


      状),以意念与目力(内视)从会阴处把内气提至腹脐丹田,使上气(清


      气)和下气(内气)在丹田会合,并略在丹田存一存。呼气,结合松肛,与


      此同时以意念与目力将丹田之气,经会阴入督脉,从尾闾沿脊中线之命


      门、夹脊、玉枕直透入泥丸,此时呼气尽。吞咽口液,此时呼吸暂停,


      用意念与目力将升至泥丸之内气,连同口津一起送入腹脐丹田之中,并稍


      在丹田留存一下。这样,吸、呼、咽即为1次运演程序。接下去又做吸气动


      作,再做呼气动作,继做咽津动作。如此循环往复,一般可连做7次或14


      次。



 

      练法依据


     1、十六锭金文字本身所作的说明和提示。从十六锭金的文字结构看,前两


      句已指明为吸气时的运演动作,后两句当是说明呼气和呼气后的运演动


      作。同为明代的气功著作《脉望》一书,其记载的十六锭金的第三句,便


      写为“一呼便咽”,也可作为助证,此其一。十六锭金在句式运用上有一


      个显著的特点,即连用两个“一……便”式,此种句式意在强调两个动作的


      前后紧相连接。“一吸便提”,显系指吸气一开始,紧接着便作提气动


      作,以利于内外气在丹田的交接和糅合;“一提便咽”,显系指呼气后迅


      速将提升至泥丸的内气,和口津一起咽入腹脐,此其二。十六锭金在“一


      吸便提”之后,进一步作了明确提示“气气归脐”。在吸气的时限内“气


      气归脐”,当指从上吸入的清气和自下提升的内气,同时在腹脐聚合,此


      其三。十六锭金后部分着重指出“水火相见”,这是强调呼气后通过咽津


      来益水强肾,促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此其四。



       2、有传统气功文献作助证。


       《修龄要旨》的解说较为准确可靠,以下几点


       已较明确:

      

       吸气的意念运行路线是到达腹脐;


       提气入督时配合呼气;


       呼气的意念运行路线是沿着督脉上升而止于头顶泥丸;


       呼气之后咽津。


       但是,它的记述较为简略,有些地方还说得不大清楚。如“随于鼻中吸清


        气一口,以意会及心目,寂地直送至腹脐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之中,略存


       一存,谓之一吸。随用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力提起使归脐,连及夹


       脊双关、肾门,一路提上,直至后顶玉枕关,透入泥丸顶内,其升而上


       之,亦不觉气之上出,谓之一呼。”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如忍便状的提


       肛,究竟是结合吸气,还是结合呼气?因为提肛是收缩性动作,故适宜于


       配合吸气,而这里的陈述不明确。二是呼气时的意念运行路线,究竟是从


       腹脐开始,下经会阴再沿督脉而上,还是从会阴开始,上经腹脐再横穿命


       门直上夹脊、泥丸?传统周天功的气行路线,都是从腹脐开始,经会阴越


       尾闾再沿督脉而上,而这里的陈述同样不明确。清人编订的《尹真人寥阳


       殿问答编》,对此作了精当的解说,指出:“一吸入腹,略用意与目力,


       从阴根提起,纳之于脐。便提者,提一吸之气,通任脉下半截而纳于脐,


       所谓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也。”又指出:“一提即一呼,于一呼之中略用


       意与目力,提入督脉,从尾闾通脊骨,直至顶门。”如此,上述两个问题


       便都迎刃而解,而十六锭金的原貌也就较为清楚了。



      3、功法设计具有特色,显示了对传统周天功的创新。


       十六锭金,就其功法构架看,是属于传统的周天功,但它对周天功有重大


       的创新,充分显示了自身的特色:以呼气配合升督。让内气运通督脉,


       是周天功的重要修炼阶段,也是三关拦阻、气运难通的阶段。传统周天功


       比较强调“火逼金行”,常取“撮、抵、闭、吸”的方法,以强调吸气来


       促使经气冲关通督。如果悟性好,持之得当,当获良效。但由于“进武


       火”时,心理素质很重要,稍不得法,即易使心态失之平衡,甚至还会走


       火入魔,产生明显副作用。十六锭金以呼气配合升督,掌握平稳火候,取


       其自然功成,这就可以使心态平衡,不会走火入魔。以咽津结合降任。


       炼丹家向来十分珍视功中产生的唾液,认为是玉泉、神水。一般丹功只提


       出,功中如出现口液,要随时用力咽下;而十六锭金则将咽津作为功法构


       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的运演步骤。这具有重要意义:第一,


       结合咽津动作可以迅速而有力地把通关后的内气,从泥丸纳入丹田,从而


       促进并强化任督经脉的运转。第二,通过咽津动作,可配合天宫造化金


       精,促使玉液还丹。《崔公入药镜》说:“练功时先采水中金,借戊己土


       化火逼金行,上升至泥丸宫,化为甘露玉浆,落于黄庭,尝之甘美,称为


       饮刀圭。”《大丹直指》说:内气入顶后,要“紧闭两耳,使肾气不出,


       并入天宫,造化金精下降,如淋雨相似”。古人认为真气通关入顶后,能


        化为金精玉液,而十六锭金的及时运演咽津动作,正可以配合和加强炼丹


        过程中的这种生理效应。第三,通过功中有节律的咽津动作,能提高唾液


        腺的功能。因为咽津动作通过传入神经,会刺激延脑的吞咽中枢和消化液


        分泌中枢,从而引起延脑的反射活动,再通过传出神经而对舌体、唾液


        腺、咽喉、食道等发出冲动,于是便进一步提高了唾液腺的功能。强化


       了对丹田的激惹和鼓荡作用,促使内外气直接在丹田交合。炼丹家认为腹


       部丹田是藏精之处,周天功的小周天阶段,主要是炼精化气,使精变为高


       质量的气,故炼丹田为周天功的核心部分。十六锭金通过“一吸便提”的


       独特手段,对丹田进行了很好的刺激与鼓荡,从而提高了炼精化气的效


       应。又,古人认为,人之祖气原不自生,必藉神光煦照,气息催化,而后


       气机才能发动。所谓气息与先天之气相接,即是后天见先天。此为结丹之


       正功。十六锭金通过上吸清气和下提内气的同步运作,来使内外气在丹田


       直接交合,便能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此功强调“一吸便提”,其主要用


       意亦在乎此。



       4、功法设计很好地照顾了生理平衡和心理平衡。


       气功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心理的稳态平衡,这种平衡首先必须有生理


       平衡作基础。如果生理上出现平衡失调,诸如呼吸急促、精神亢奋、心烦


       不安等等,则从根本上破坏了气功态。十六锭金是着意配合吐纳的功种,


       从生理学角度说,吸气时伴交感神经兴奋,呼气时伴副交感神经兴奋。


       又,引气上升时,易促使神经兴奋(升阳);引气下降时,易引导神经镇


       静(降阴)。督脉属阳,传统周天功在运气升督时,不但结合吸气,结合


       意念力,而且还运用“撮、抵、闭、吸”,这就大大提高了神经的兴奋


       度,稍不得法,即易使心态失衡。而十六锭金,则以呼气配合升督,让练


       功者在副交感神经兴奋、身心松静的基础上,运经气上督脉,这就较好地


       处理了升督与维持一定神经兴奋度的关系。任脉属阴,引气下降能诱导神


       经镇静,用深吸气来配合降任脉,即可保持内气运化所必要的神经兴奋


       度,又可凭借降阴来控制交感神经的兴奋。由此看来,十六锭金的运演设


       计,充分注意到人体身心平衡的需要,起到性命双修的作用。



      5、功法设计充分体现中医学阴平阳秘、心肾相交的理论。


       口津系水液,属阴,十六锭金把咽津作为功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


       断把经气循周天运行后产生的口津,通过强化的手段送入丹田,这就滋助


        了肾阴(元阴)的功能,从而使它与肾阳(元阳)的功能相平衡,让命门


        之火不会越轨升发,而是与先天真水相融合,进而阴阳互根,产生真元之


        气。又,传统医学认为,肾属水,心属火,水宜升腾,火宜下降。如果心


        火下交于肾,肾水上承于心,水火既济,则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咽津


        入丹田,既能引导心火下降,又能助运肾水上升,最后促成心肾相交,水


       火既济。显然十六锭金的运演设计,是体现了中医学阴阳平衡理论。



 

        注意事项

    

       要练好十六锭金除做到松静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培养一心两用的能力。一心两用,心理学上称为注意力的分配,即把


        注意力同时集中在不同的过程上,或者说,在一个时限内有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注意中心。十六锭金在深吸气时,一方面要引清气沿任脉入丹田,同


        时又要求提肛并提运下部之气。这就要求在一个时限内,把注意力分配给


        上下两个气行过程。刚开始操作时可能不习惯,会有顾此失彼的不协调之


        感。但由于这两个气行过程的运演动作并不复杂,且有内在的相关性,因


        此只要通过一段时日的训练,让两个活动过程之间建立起条件联系,便会


        较快地达到运演自如的程度,那时只要大脑下达指令,就会自然地运作起


        来。



        2、要养成轻缓柔长的呼吸,要处理好呼吸时限同意念运行的关系。十六


        锭金要求轻缓柔长的呼吸,只有这样,才便于完成意念运行和内视运作的


        路线。由于在呼气或吸气的时限内,一定要完成功法规定的气行路线,所


        以要是呼吸还不能明显减缓,那么意念和内视的循经运行就要稍快些;待


       至呼吸明显减缓,意念和内视的运行才可以随之放慢。总之,两者要始终


       保持这种同步关系。还有,意念、内视配合呼吸运行时,自始至终要保持


       均匀的速度和力度,不要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十六锭金运行周天,开始


       只求意通,不求气通,待行之久久,内气自然可通。故意念的运行,可以


       稍快,也可以稍慢,应随机掌握。不过总的来说,能慢就慢一些。



       3、要运演好咽津动作。


       十六锭金把吸、呼、咽组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内练系统,因此一定要运演


       好咽津动作,让三者紧密衔接、连贯、沟通。这里有几点尤其值得注意:


       呼气尽时要马上进行咽津动作,不要停顿,还要有意上接泥丸之气,将


       它和津液一起纳入腹脐。这样,吸、呼、咽就紧密衔接了。


       咽津时不但要想着它,还要看着它(内视),甚至听着它(内听),慢


       慢进入丹田。同时还要稍用力度,并发出较大的响声,这可以强化咽津的


        生理效应。


       咽津时如没有津液,也要汩汩有声咽之。《灵宝毕法》曾提出过“虚咽


       法”,认为如口津不生,可用“虚咽而为法,只于咽气,气中自有水


       生”。故虽无唾液,“虚咽”也能产生良好功效,绝不可因没有口津产


       生,而将吞咽动作略而不做。


林书立.《十六锭金练法探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