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古堂之不流茶叙

奇古,非奇非古,茶自古即有,亦非奇也!故名奇古堂。
所谓不流,乃不泥于品茗形式、不拘于叶茶种类,品茗与友叙语,乃为自在,此为不流茶叙。
沈甫翰老先生,今年算算已经八十好几了,这样的一位老先生不在家里含饴弄孙,却于每天上午8点到晚上10点守着一家小店,全年无休,其目的就在于推广他的不流茶叙,精力旺盛的老先生面对我一整天的采访和录像,一点都不显疲累,他不要我敬称他为沈老,反而要我称呼他为老爹,光这点脾气就足够让我的频率与他相合。
http://s10/mw690/001YBoIQgy6HRX0ejjzf9&690
(在老爹的教导之下,尽情品味新茶道的品茗方式)
十几年前,老爹曾经是台湾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的理事长,后来却淡出了。他说,这是因为他对台湾的茶艺界有点失望,近几年风靡大陆的台湾花式茶道和他的茶艺理念更是相左。这期间他经常居住在日本,除了和同行交流切磋茶艺外,更多的时间在思考茶艺所引申出的种种生活哲学,所以,十年间,他几乎没在台湾茶艺界出现过。从2001年起,老爹受已故日友小川八重子女士之邀,在日本东京开始开设茶教室,面向日本人推广他的经济茶文化,还在日本多数皇族就读的学习院女子大学传授他的茶道,及他独有的「不流茶叙」,其独特的茶道风格,还有先进的环保意识,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深刻印象。
老爹说,他的「不流茶叙」理念是在日本形成的,讲究的就是简单、自在。学习「不流茶叙」者,不能只重感官的、物质价值观的层面,而忽略内在的人文精神思想,否则,学习者只能学会辨别茶叶的种类、泡茶的技巧、以及追求五官感受、收藏所谓名壶及欣赏竞技化舞台化的表演,根本无法从根性上认识人生真谛与责任所在。
http://s5/mw690/001YBoIQgy6HRX35ZVW64&690
(老爹独家研发的小壶造型小巧可爱,尤其排在一起时更令人爱不释手)
「我们在体会人生真正的乐趣与幸福之余,还要发掘心灵的清流,使生活过得更安详,进而对生命与社会更具有信心。」老爹这么解释他的概念。
老爹说,其实「不流茶叙」就是一种文化创造活动——即让参与人籍此欣赏别人的生活,看到不同的人生、不同人性的表现,进而超越自我,创造有价值的、丰富的人生。学习「不流茶叙」,必须以平常心与无所争的心境,多样化的接触新的事物,并随时期待着新的有机结合,才能使「不流茶叙」与文化发展产生密切互动的关系。
老爹的出身很特别,八十几岁的人,出生在台南,受的是传统日式教育,老家是古董商,父亲在中日战争前就已去世,他在台湾受教育,读的是化学,所以他的个性是非常务实的,连茶艺也以化学的概念来作科学分析,他认为茶必须喝得精,以昂贵的好茶,但是却以精巧的小壶冲泡,一个小壶内放1公克茶叶,却能泡出20几泡好茶,茶喝到后来依然甘醇生香!这到底是什么秘密?
http://s3/mw690/001YBoIQgy6HRX6013482&690
(小茶壶一手可盈握,也是老爹提倡的不流茶叙泡茶方式)
老爹的理论是,1公克的茶叶躺在茶壶里,好像一家三口住在300坪豪宅。好,我们科学点,秤秤看。满壶的茶叶是20公克,因此1.5公克只占茶壶的1/13。太吓人了,平常我们泡茶,茶叶几乎要放满茶壶的1/3,甚至一半。老爹说:「我只用一些些茶叶,因此可以选择最好的茶,就算一斤六千元,用我的小壶泡,1公克茶叶一个人可以喝一整天,也不过十块钱。」沈先生不仅希望人人都能提升喝茶质量而已,他说:「除了省钱,这么少量的茶叶,不仅让你享受茶的甘醇风味,更可以让身体没有负担。」
这理论对我来说是相当新鲜的!也彻底反动了我喝茶的习惯,是啊!以往我们泡一壶茶大约用6~10公克茶叶,再加上如果选用不好的茶叶,身体的负担确实不小!
而且,一小壶一小杯,不但可以让你喝茶的节奏缓下来,让你有足够时间以舌头味蕾仔细品尝茶的精华,你会发现,平常喝茶的节奏根本无法仔细体会好茶的精华,而且果然透过这种特殊的喝法,即使一公克的茶叶,一整天下来不少于20几泡,入口依然香甜。
http://s15/mw690/001YBoIQgy6HRX9CsFw3e&690
(老爹教导我,喝茶必须由舌尖品味茶之甘甜,并让茶水延伸至两颊,方能体会美茶生甘之道)
问老爹,为什么会发展出如此与人不同的喝茶理念?老爹竟然说:「因为癌症啊!」原来三十年前,老爹被诊断出癌症后,由于妈咪(老爹的妻子)从事茶叶生意,他陪同太太上山买茶喝茶,不久之后发现他的癌症指数降低了,他认为与喝茶有关。从此,沈太太特地选好茶给沈先生喝。有一回,他看到太太的账单吓了一跳,原来他以茶抗癌,每月竟花费台币一万五千元!
「我太太不在意,她只怕我死掉。但你要知道,二、三十年前,一万五千元是很大的开销,我在意啊!所以我开始重新思考泡茶这件事,比如一定要用这么多茶叶吗?少少的能不能泡出茶的滋味?还有,泡茶方法能不能简洁自在一点?」二、三十年下来,沈先生不仅摆脱癌症阴影,甚至发展出一整套兼顾身体、经济与自在、环保的喝茶理念,这就是不流茶叙的理论发站出来的契机。
老爹还有句名言,他以台湾的俗谚来比喻喝茶的体会。「小雨长落,田受水;大雨直下,水沟流」意思是说,古时候种田时,如果绵绵小雨一直下,田里的土壤反而因为细雨而饱足水分,若是大雨倾盆而下,土壤无法积蓄水分,水只能往田旁边的水沟流去,这和喝茶的道理一样,以一般茶壶泡茶,茶喝下去对身体味蕾的吸收无法留存,反而提早入肚无法体会茶中个妙,若以小壶小杯细饮「如同绵细小雨入田一般」,身体反而更能吸收体会茶的精华之处,这方式不但才能真正品味茶中奥妙,也能够做到因为大量采购茶叶而造成的环保问题,对于泡茶的水也能够以最小化的方式冲泡,也达到节流的目的。
http://s11/mw690/001YBoIQgy6HRXdFvRM6a&690
(以好的茶具,方能体会茶之美妙境界)
所以,我们要喝茶一定得选好茶,但是,茶需细品,才能达到最聪明的喝法。
老爹的茶具都是自己研发的,并请名家进行烧制,同时也获得专利,闻名国际。
永泉壶
http://s13/mw690/001YBoIQgy6HRXh9F368c&690
短口,手把采圆卷式造型,永泉之名取自老爹父母姓名中的字
荳蔻壶
http://s14/mw690/001YBoIQgy6HRXktfpH2d&690
短口,又名西施乳,在13年前有名女士带来一把百年老壶让老爹鉴赏,其壶虽大,但壶身圆润,壶身与壶盖犹如少女的乳房,唯烧制之土导致壶身毛细孔粗大,触感稍劣,老爹以其形为体,加上另取不同陶土烧制,成型后小壶一手可盈握,触感极佳,因西施乳名称稍嫌不雅,故又名荳蔻。
得喜壶
http://s5/mw690/001YBoIQgy6HRXsImBm24&690
长口,手把圆弧珠润状,采其父之名「得」字,曰得喜
祥如壶http://s6/mw690/001YBoIQgy6HRXpzPpPe5&690
长口,手把采略方造型,因型似如意,故名祥如。
万福壶
http://s2/mw690/001YBoIQgy6HRXzaI4V21&690
长口,唯一五中茶壶造型中壶身为长偏方型造型,明末清初时,中国隐元禅师至日本,来到京都郊外宇治地方的黄檗山万福寺,当时禅师携二壶至此,如今仅存单把茶壶由万福寺珍藏,此壶造型即是采取该壶造型研发而成。
温馨杯(限量名家款)
http://s16/mw690/001YBoIQgy6HRXCbbS7af&690
瓶身采名家绘制,乃限量商品,温馨杯用途为一手可握,杯身曲线可让茶叶留驻其中,大小适当杯口及贴唇的弧线能让茶水缓缓入口,轻易流经对甘甜最敏锐的舌尖味蕾,充分感受茶的甘美
温馨杯(普款)
http://s10/mw690/001YBoIQgy6HRXEkXFf29&690
用途如上,只是瓶身并未加上名家绘制
小茶仓
http://s11/mw690/001YBoIQgy6HRXGREvMaa&690
储茶使用,从传统马口铁茶罐延伸而发明的茶仓造型,瓶身浑圆厚实,适可携带少量茶叶随身携带,除了因应不流茶叙的饮茶方式外,也提供方便携带与收藏
茶盅
http://s1/mw690/001YBoIQgy6HRXK8bIsf0&690
造型采云脚手工捏制,独特的壶口出水让茶水可以徐徐流出,适合精致品茗的需求
青影小云脚(2人份)
http://s12/mw690/001YBoIQgy6HRXNhEoz7b&690
内含闻香杯、品茗杯、茶壶及茶盅
品茗杯轻巧细薄,散热快,降温后更能喝出茶的甘甜滋味。
杯缘弧度浅而缓,控制茶汤少量而缓慢入口,并轻抵舌尖。如此一来,茶的甘甜,就会被味蕾抓住。
闻香杯除了巧而薄,杯口大小刚刚好,加上杯缘些许弧度,凑近一闻,恰恰好闻到茶的丰富香气,不致因为杯口小,鼻子一吸,连同旁边空气也吸进去,反而闻不到茶香。
青影小云脚(5人份)
http://s6/mw690/001YBoIQgy6HRXQfK0B05&690
同上,但内置5人使用之杯器
德喜茗器组
http://s10/mw690/001YBoIQgy6HRXVit1719&690
内含茶托、茶仓、茶盅、茶壶、烧水壶、风炉及承壶,本件作品于1980年获得台湾手工业产品评选最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