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市集—崁仔顶风云
http://s14/mw690/6bfb38b4gx6DyyY9HhH2d&690
崁仔顶市集,早在清领时期就已经存于基隆
基隆有「台湾头」之称,古名鸡笼,位居东北方,坐拥深水谷湾,却多雨阴柔,郁得「雨港」一词。在台湾近代史的几次移民迁徙中,登岛上岸的第一步几乎都在基隆港。
光绪十几年,基隆港的水路连至旭川河,当时入夜后,从远处看,河畔总有几户人家几盏煤油灯燃起,那是等待循水路入港船只的鱼行、摊商,在中国人还留着小辫子的时代,跟远道而来的船家在河岸边做起小型南北货、生鲜货、农产品的水上贸易。
1895-1898年以后日本人整治了旭川河,水上贸易一夕繁盛,载货船只往来频繁,入港渔船皆停靠旭川河岸,靠岸卸货全依赖运河旁两阶石梯,台湾人俗称石梯叫「崁仔」,渔民们必须抬着鱼获爬崁仔到街道上,再委托商家卖鱼,于是有了渔民卸货上岸到崁仔上的画面,「崁仔顶」的称谓因而被传播开,这是「崁仔顶」最早出现大规模市集的十九世纪。
http://s5/mw690/6bfb38b4gx6DyyRT0z2d4&690
虽然昔日的石阶今日因旭川河的加盖而消隐,但「崁仔顶渔市」已穿越过几个世纪,来到眼下,以更活色生香的姿态对游客及买家展现他的风华。
初始,崁仔顶只卖加工过易于储存的熟鱼,及,鱙仔鱼煮熟之后晒干的鱼脯,货源由台北淡水、基隆八斗子,高雄蚵仔寮,屏东枋寮的沿海鱼寮提供,也从日本进口加工鱼货,大宗鱼种则有熟四破、熟小卷、咸小卷、鱙仔鱼等,配销范围达全台湾,而崁仔顶的鱼脯当时已名震台湾。
http://s3/mw690/6bfb38b4gx6DyyUlG3U32&690
「崁仔顶这条街很奇妙,白天不存在,半夜才存在」基隆市崁仔顶鱼行联谊会长彭瑞祺一语道破崁仔顶渔市的奥妙。
众人睡下那一刻,彭瑞祺的一天才要开始。
难以计数载着鱼货的大卡车接成一条龙抵达市集,时间是半夜一点,崁仔顶一落五百烛光黄色大灯泡镶崁在各鱼行门前,从台湾的沿岸渔业到中国大陆的养殖黄鱼,挪威、加拿大捕捞的冷藏鲑鱼,旧金山的黄金蟹,印度尼西亚的、马尔代夫的活龙虾,马来西亚的养殖虾子,甚至潮间带日渐稀少的生物,经由海运,鱼货一箱箱倾卸在各鱼行前,现今的崁仔顶整合了远洋近海当天现捞的、新鲜的、活的渔货,凌晨三点,台湾的鱼贩子、大厨、部分富贵人家的家厨、甚至连观光人潮都涌进来了!夜半漫游崁仔顶已然成为一项消遣!崁仔顶也因此出现了「不夜城」的特殊景观,更成为台湾渔市的奇葩。
行家们都知道,穿上雨鞋、牛仔裤、T恤穿梭在摊子前, 观赏「粜手」的表演,是崁仔顶最独特的风景。
「粜手」又称拍卖手,粜者:卖也;籴者:买也;粜手,就是拍卖员,这是沿袭古代留传下来以手势议价的传统拍卖方式,日本人接管台湾后,拍卖方式演变成叫卖方式。「粜手」采学徒制,需费时3、4年方能培养上场独当一面,其中,洞悉买家卖家心理、拉拒鱼贩及买家间的价格、鼓动买家买鱼的欲望是最高技能,而辨别鱼的鲜度、大小、价值则是基本学分。
30年来每天夜起昼伏的彭瑞祺,从32岁当拍卖手至今已58岁了,他说 「这行业最重要的是货源必须足够,鱼贩愿意将鱼交给鱼行拍卖,好人缘非常重要。」彭瑞祺边说边捧着磅秤,比照昨天的价格一篮一篮叫价拍卖「籴手喊的数字其实只是一斤的价钱,拍卖开始时,三个人一组,主持拍卖的籴手另外拿小本子记账收现金,找零。」货主和熟客也会在一旁讨论价钱,有些鱼无人问津,他只好再降价喊卖,调整一元、五元或十元的差距〈台币〉,也有几次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卖出,其间,凭着他的敏感度,就可以知道这笔生意会不会成交,鱼价卖得好坏,是粜手实力的展现。
崁仔顶渔市原来是批发商,大卖场、超市、日本料理店或生鲜海产店的市集,卖出的单位为一大篮,行家游客一定会群聚出没,均分拍卖来的海鲜。
此外,渔市里会有专人骑机车拖着一台拖车,帮买主送鱼到停车处。
每一次我彻夜不眠去夜巡崁仔顶,不只是为了饱含海洋微风的渔鲜,更是为了旁观那被筑起近半世纪的舞台,看它一眼,极致繁盛温暖洋溢!而我开车滑上高速公路那一刻,天恰好亮起,微微的,天光与暗夜正擦身而过,只是,那一条街骚动的影影绰绰给镶进我心底,再看它一眼,曲终人散昨日黄花,崁仔顶、如海市蜃楼般美丽的市集,壮实、沧桑,承载了欲望、实现了传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