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搜索》:至悲莫过于无形杀

(2012-07-09 01:52:59)
标签:

搜索

陈凯歌

娱乐

《搜索》:至悲莫过于无形杀

 

文:房克升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陈凯歌导演的《搜索》,在内地的现代题材电影中,算是相当客观了。已经很久没有一部电影像本片这样,能将以上八个大字讲清楚了。即便,片中的沈流舒早在“墨镜姐”事件爆发之初,就扔出一句“屁大点事还当新闻做”,但事实业已证明,他完全低估了这个匪夷所思的信息时代,足以绑架所有人的生活,至悲莫过于无形杀。

在现今中国电影的创作环境下,扛起“现实主义”番号的《搜索》,在人物设计上不可能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决绝和狠辣,每个角色在澄清“误会”之后,都保持着世俗观念中的“干净”——大老板并未背着老婆勾搭小秘、墨镜姐与雇佣男并未从精神依恋过渡到翻云覆雨、无敌女记者与菜鸟实习生的职场对立并不血腥、糟糠之妻的胜利大逃亡甚至还带有一点微漠的喜感……但陈凯歌处理悲剧的高妙在于,在没有“坏人”的前提下,他将模糊而狰狞,穷凶极恶且无处不在的公众力量,升格成了电影的另一大主角,而驾御这个主角的办法,就是将墨镜姐这一核心人物的心理变化,呈现出令人信服的层次感:绝望与死亡间总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起先,她也曾计划着请假治疗,但公众力量最终异化成了不可抗的杀人武器。

故事的推进过程中,公众力量的恐怖虽被表现得相对克制,却呈现出一种出离真实的质感:墨镜姐最初掀动的仅只是社会道德的问责,但是由于她是白富美,于是公众就如老美影视剧中那些崇拜反英雄的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一样,逐步对她实施起千变万化的意淫和无穷尽也的窥私欲,闹套加剧的小三门便是明证。陈凯歌极好地抓住了墨镜姐一角的神髓,让银幕外的观众对其的怜惜愈发加深,到雇佣男与其一起私奔郊外时,你可以很容易想到那部翻江倒海搞纠结的《我与梦露的一周》(亦是穷吊丝的难忘七天),一旦你爱上了这个女人,所有的小悲戚都将升级成大悲剧——以前,陈凯歌善于讲述遭遇“纸枷锁”的戏子生涯;现在,当他将舆论的“纸枷锁”困住一个弱女子时,展示的是一种类似的困境。这种困境,足以被每个人感同身受,因为,在虚拟网络世界的背后,“被影响”业已成为一种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