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探》:越神经,越喜欢!

(2010-09-19 02:44:43)
标签:

娱乐

  《神探》:越神经,越喜欢!

 

  文:杨戬

 

  《神探》讲疯子的故事,诡异奇绝,风格独特。疯子分两种,一种由庸人受刺激而转化,本片显然立意不在于此;一种则是天才的分裂,精力过剩,智商超越,英特迈往。疯子或被世俗社会视为神经,但往往他们确是神明。刘青云如此,梵高、尼采、钟馗、卡夫卡、弗洛伊德、托斯妥耶夫斯基都是这般,这几位都与杜琪峰、韦家辉导演的《神探》有关。

  正如今年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的入围电影和获奖者多数都在表现“人性恶”、“人性极度复杂”,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也是如此,从《门徒》中制度性贩毒体系、再到《投名状》的相互利用及仇杀、再到《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的无奈失落、《门徒》中无论警匪都过着不稳定无所依靠的生活,与其他四部最佳电影候选的电影相比,个人之所以最喜欢《神探》,是因为《神探》最偏执最宣泄特别的情绪——这是一个国际性的潮流(内地电影也是如此,恕我不举例说明),人性暗涌,当下的主流电影不再凯歌雄壮。本片是2007年度我最喜欢的香港电影,充满邪典的生机与活力,在架构的同时又祛魅,刘青云自然不完美,他的对手林家栋则是完美的罪犯,而新扎师兄安志杰其实摇摆不定,三人均是警队精英,但都保持不住心魔。刘青云做了钟馗,看穿你心底的鬼,韦家辉让他再次回到并且超越《大时代》里的方展博,再给他一个同样奇怪的对手林家栋,后者也是郑少秋版的人物,明显又带有香港奇案“双面狂魔”警察徐步高的味道。这两个人物都具有毁灭性,不论手段还是目的。

  《神探》在精神气质上非常类似《老无所依》,都表现一种疯狂的状态。当安志杰再次寻找神探的帮忙,这个时候刘青云已经如同托斯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更加偏执和疯狂,整个世界在他眼中重组。安志杰显然是警局内的成功人士,敏而好学、积极上进,不放过任何可能的线索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林家栋也确实被刘青云看出有“七个鬼”(七种丑恶人格、七宗罪,佛家也有对应的概念:贪、痴、嗔),我们要顺利将电影看下去,就要先承认或者就按照刘青云给出的逻各斯来演绎这个故事。所有的警察都不“正常”,但是电影却给出内在性的扭结和欲望追逐的同时,又带来流畅而通达的愉悦感,观众很乐意被剧情吸引,直到电影结尾处,所有的本我、“他我”都在真实的“镜像”中对决,除了还有个孩童形象的安志杰之外,全盘死掉。

  枪在具有深厚传统的香港电影里面代表着政权、父权和雄性的力量,林家栋和安志杰都在特定环境下“失枪”,也就是失去自我、身份,紧张、窒感之下,人性的缺陷使得他们必须选择另外的途径来解决自己的难题,林家栋杀同事、安志杰用女友的佩枪,而刘青云则因为怪诞行为失去警察身份,三个人都在现实社会中“受伤”、“变态”,证明、掩饰、寻回自我便只有犯下更多的错误和走向未知,三个人与《老无所依》形成对照。而在更广阔的视野里,梵高、卡夫卡笔下的K、林家栋的鬼、刘青云的超验自信、六耳猕猴等,都过于相信自己的技术(拆卸、化解),或是魔鬼、或是天使、或是凡人,钟馗还是梵高,且看个人的造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