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后的风之子》:不伦不类的东方元素绝对不是好莱坞

(2010-09-10 01:11:36)
标签:

最后的风之子

诺兰

沙马兰

东方元素

好莱坞

娱乐

《最后的风之子》:不伦不类的东方元素绝对不是好莱坞的救命稻草

 

文:杨戬   赵猪

 

所谓的文化融合,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对于一种自成体系文化的摧残和折磨,尤其是在经过半懂不懂、似懂非懂的解读,重组之后,原本文化体系的精华到底还能保留多少?或者说保留下来的,只是供人猎奇的娱乐文化而已,《最后的风之子》就是这样的一种不伦不类的产物,评论这部电影,相比较隔壁的《盗梦空间》实在是件苦差事。

 

《最后的风之子》根据美国儿童电视频道的热播动画作品改编,原作所讲述的本身就是一个架空历史,有着浓厚东方色彩的魔幻故事。找来印度裔导演奈特·沙马兰执导,看中的恐怕也就是他那张特征非常鲜明的印巴面孔。不过很可惜的是,由于故事早已耳熟能详,沙马兰最擅长的迷局设置,以及最后才揭开谜底的叙事特长,根本无从发挥,只能依葫芦画瓢地玩起了3D大游戏。

 

对于《最后的风之子》的剧情,根本不需要有太多的期待,正如前文所说,这本来就是一部结合了功夫、佛教等种种神秘的东方元素,但是却不伦不类,并且纯粹只是应付低幼儿童智商的看热闹作品罢了,追究其中的含义或者是结构,简直就是自讨没趣。新千年到来之时,奈特·沙马兰的起步甚至比克里斯托弗·诺兰还要惊艳,《第六感》与《记忆碎片》是他们征服好莱坞的名片,可是如今呢?《最后的风之子》耗资比《盗梦空间》少不了多少,可是执行力和完成度绝对没有可比较之处。

 

与诺兰十年来的稳定发挥相比,奈特·沙马兰却是胡闹多于创意、折腾强过诚意。诺兰坚决不用3D技术来搞《盗梦空间》,甚至特技都尽可能的少用,而奈特·沙马兰呢,对于3D尽管不上手,却也要赶时髦。经过《阿凡达》之后众多伪3D的狂轰滥炸,观众对于所谓的3D技术早就存疑几分。沙马兰应该已经是绞尽脑汁地在做了,但是尽管有最先进的技术团队支持,但是主创人员对于这些元素、氛围的运用却非常生涩。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从编导开始都没做好足够的准备。

 

小男主角的造型、服装有几分佛教色彩,动作设计看起来也还有点袁和平式的飘逸潇洒,气、火、水、土四大种族的必杀技看起来也还算炫目,但是都是各自为战,停留在皮毛的阶段,远没有东方元素的真正神韵。相较下来,甚至不如多年前,徐克老怪土法炼钢,营造出的《蜀山》有氛围。除此之外,太过阴沉的画面,勉强算是继承了沙马兰一贯的作风,但是却与影片专门针对青少年,甚至是儿童观众的需求毫不相干。当然,也有可能,其实这种色调,纯粹只是为了掩饰影片中随处可见的3D效果瑕疵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