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老子》07
《道德经》德经第七章
“名与身孰亲”章
通行本第四十四章
〖经文
帛书版〗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注释】
亡:失去
辱:辱没,玷污,缺憾
知止不殆:止:底线。殆:死亡。
【译文】
名声与身体哪个更重要?身体与财富哪个更有价值?得与失哪个更有害?
把名利财物等看得很重就必定付出很多,名利财富等积累越多就必定失去越多。所以知足的人就没有烦恼,知道生活底线的人就不会有危险,这样的人就可以生命长久。
【版本分析】
本章楚竹简版、帛书版和通信本基本相同,帛书版和通行本的“多藏必厚亡”,在楚竹简版是“厚藏必多亡”,意思差别不大。为了不造成过多阅读干扰,本章不再引用楚竹简版。
【阐述】
道的体系注重清心寡欲、朴、俭、真、恬,从而引出了一些列的修道法门。老子在道的启示下提出的“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也是上一章无有相成,无生有,无为本,反向成就的思想的延续。这简短的两句名言,道出了人类千百年的痼疾并给出了药方。名利私心和欲望驱动是人类千百年来各种问题和丑恶的源头,启示这些都不过是名相,是虚妄,如梦幻泡影,最终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消散。而这些名相障蔽了人的道心,损害了人的身心。道家注重“重生”,“养生”,只有精神上修炼到不为名利财物所动,以无的心态和反向成就的方式对待这些,才能真正不为所累,不失道心。知足知止是身心平衡,无与有平衡的基本要求,这一点上佛道是相通的。
每个人心中都有心魔和天使,财色权欲会激活心魔,只有修道修心,引入道之能量对抗心魔,入定修行激活天使(道子),才能最终战胜心魔,使身心神达到与道相通的境界,这时定会感受到无量的福德与宁静。
【附:通行本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