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隶书是秦朝狱吏创造的

(2013-05-28 07:59:46)
标签:

杂谈

我们小区的老宋同志约我一块去学隶书。

我想,很好,在机关舞文弄墨前半生,要说不会写字也不对,心想咱还是有基础的嘛,父亲上私塾擅于行楷,我也跟过几个语文老师,都是在本地书法小有名气的。我心里不打怵,自我感觉良好。老宋告诉我,要先交一篇隶书作业。

我于是去书店买了一本隶书学习指南,厚厚的一本,先浏览一遍,了解了隶书发展的由来。原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大兴刑狱,监狱人满为患,狱官奏事纷繁,使用篆书繁琐不便,在行文过程自我简化,逐渐删繁就简创造出一种书体,传说是狱吏程貌在狱中删改而成,所以称为隶书。《四体书式》说:“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书难成,即令隶人左书,曰隶字。汉因用之……隶书者,篆之捷也”。秦朝号称书法有八体。第8种为隶书。河北定县汉宣帝时期的汉简是公元前79年到公元前49年,《莱子候刻石》为公元16年,敦煌出土天凤五年汉简为公元18年,《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为公元63年,《祀三公山碑》为公元117年。 所以,由篆而隶的成熟变化应该在公元纪年前后两三百年以内。

在家很认真地练习了几天,我临了一篇《张迁碑》。星期三,欣然而往。到教室一看,有十几个机关的干部,都是老面孔,嘿,都是学习10年以上的,多数是北京书法协会的会员,老宋是北京书协的,有个别是中国书协的,少数参加过“国展”、“市展”。只有我一个是新来的。我有点上了老宋当的感觉。但也没有忒以为然。

到教室里,大家都在谈汉简,交流心得,我也不明白汉简是怎么回事儿。

然后,按照隶书班的规矩,把个人的作业挂到两面墙上照镜子。

老师是中国书协的,进来后,手拿小竹辊儿一个个挑起来仔细地看,然后直言不讳评论,绝无冬烘状,或说“黑糟糟的,用的都是死墨呀,不活分儿”;或说“起笔藏锋露锋掌握不好”,或说“字写得不精到,粗粗拉拉的”。论到我了,我心想,应该说我的结构和运笔是有基础的吧?老师用小棍儿挑起来了,看了半天,说:“这字我就没法评了!你这全是楷书嘛,你看你这个字,”他用小棍戳戳,说“不是楷书是什么?!”

这个评语,我大出意外!回来以后,家属孩子问,上书法课怎么样?我说挨批评了!

然后,我就又看书,又找字帖练字,我看《张迁碑》齐头齐尾笨头笨脑难写,就改临《礼器碑》,秀美舒展一些,自以为临帖还是有基础的。然后我就又挂起来了。轮到老师看我的了。老师问,“创作?”我懵了。临帖怎么是创作?我说,临帖。老师歪着头说,“临帖?自己的东西忒多,这个,这个,用侧锋太多,要用中锋。”

第三次,我去买了一本《石门颂》,我又仔细地临了《石门颂》。撇捺都比较飘逸优美。我想来一点特点,就来了一点飘逸的动作,撇捺处我就有意识地挑起来,有灵动的感觉。这次写字感觉有一点感觉了,临了140多个字,美滋滋地到教室挂起来了。应该给以肯定吧?老师来了,仍然是是按顺序一个个挑起来看,看到我的时,好久不言语,我有点忐忑,心想怎么了?老师突然说“小动作忒多,横笔不能翘,要拉平。你用的是一个旧笔吗?怎么看的像一支旧笔?笔划不利索。”同学们都笑了。我的心有点凉了,用东北话说是拔凉拔凉的。

我琢磨,隶书真难学呀!回来又认真地练,每天晚间都要写两个小时的样子,一分钟闹一个字。最近又交了一次作业,老师走近,用小棍子跳起来说:“啊,礼器碑,一看就知道是礼器碑!这就对了,首先要临得像。”这是我2013年上学以来取得的最大成就。

我学隶书,感觉真是越学越难,要抒情飘逸,要率真活分,要有粗细轻重变化,要有看点有味道,越学小技术活儿越多,越学越觉得是小学生。又去买了隶书大辞典,下决心不打退堂鼓。我的手原来是很颤抖的,拿小楷写字,原来是不可想象的。惟一明显的进步是我可以用小楷写字了,最近写老父亲一百周年小传愈两千字,我用小楷隶书居然写下来了。家属说:“你就不用管老师表扬不表扬,你的手不颤抖了,就是成绩!”我想也是(2013528日星期二,王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