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雨丝.清明随笔


标签:
清明节春天亲人思念原创摄影杂谈 |
分类: 原创摄影随笔 |
清明
纷飞细雨伴梦行
陌上依依春草生
思绪无言清泪洒
乡音一曲任随风
不知不觉
这三月
已经尽了
清晨.天阴着
预报中的雨会来吗
不知不觉
点点滴滴什么落在车窗上...
四月的雨
如期而至
四月一入是清明
这清明时节雨纷飞的感觉
伴着四月走近
又一年
白色的梨花
开遍山野
散发着思念的气息
飘飞起回忆的芬芳
青翠树木
依偎着花香的味道
静静地陪伴着远走的亲人
春雨菲菲
思亲之情油然而生
思念
如春蚕蠕动
心田
被泪雨浸湿
信念在心中长成参天大树
青枝交错
翠叶摇碧
随四季轮回
成熟
结满了沉甸甸地果实
...那是感恩
善良在心田开成一座花园
姹紫嫣红
瑞香拂面
随时光绽换
百态千姿
那花名
...是思亲
刚强在心田里露润青萌
低身芳草叶迎风
...经寒霜
历练劲节
用绿毫作笔
蘸着春色
写下对大地母亲的深情
清明将至
思念如风
扶摇直上
看到了我的亲人
看到了
天堂里也是红香绿茵......
此刻……风舔湿了眼睛
心中的祝福默默相送
告慰亲人
我们一定会快乐的努力..快乐的生活
因为心中知道
幸福着...是亲人的祝愿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现在流传下来的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
从2008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
(网上图片)
昨日小雨,也没时间去拍,只是清明节前的点滴感受,愿远方的亲人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