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端五话桑麻
(2011-06-06 09:10:18)
标签:
端午节农民工杂谈 |
分类: 街谈巷议 |
端午节那天家里来了位客人,带来了两盒绿豆糕、20多只咸鸭蛋,还有一把四五斤重的香蕉。一看这礼品就说明来的不是什么外人,所以不会花冤枉钱买什么洋盘货。但其实来的人也不是我们家的亲戚,而是我们家原来的钟点工小张的丈夫,我们都叫他老四。小张自己倒没来,说是正在忙着做生意呢。
小张和老四都是安徽人,一直在南京打工。小张刚来南京时在家没事干,就来我们家做钟点工,前后也干了好几年。直到后来他们在菜场租到一个摊位卖干货后,小张才回去的。
老四进门后连茶都不让泡,说是很忙,马上就要回去,但一坐下来后话又长了。他说他们在滁州为儿子买的房子有70多平方米,总价是28万元。我问他贷款没有,他说没贷,因为利息太高。房子也没有装修,先租给别人住,租金是每月500元块钱。我替他算了一下,就相当于28万元存进银行,每年还有2%的利息,等于先白赚了一套房子,真是很划算的。
老四说,自从批发市场从白云亭搬到江宁后,路途远了,所以家里也买了车。儿子在后宰门工作,他每天开车先送儿子上班,然后顺路去江宁批点货回来,倒是一举两得的事。老四还说,卖菜的人中有一家是搞批发生意的,给每个孩子都买了房。他们当初是因为生活困难才出来的,想不到最后都成了老板。
我家院子的门口就有一对安徽的收破烂夫妻,每天下班时我都看见他们在辛辛苦苦地整理一大堆的旧书、旧报和包装盒。想不到几年后他们在城里也买了一套60多平方的二手房。那时政策宽松,有60平方就把儿女的户口都落了下来,所以每当他们谈到这件事时都很得意。可惜那时老四钱不够,没敢动这个念头。
老四感慨地说,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啊。其实城里的工作很多,但城里人不愿意干,放不下架子。我想想也是这么回事。当初知青回城时,分配到菜场的也有,当环卫工的也有,到废品收购站的也有。但自从我们这一拨人退休下岗后,城里就没人再肯干这些工作了。不过有两个下放户倒是另辟蹊径,回城后一个在夫子庙卖小商品,一个在大行宫卖水果。后来他们都发财了,卖小商品的成了批发商,生意做到了深圳,光买个户口就花了24万。卖水果的一家有了新房子,还把五个女儿都风风光光地嫁了出去。记得当年他家在农村的时候,最大的女儿才十四岁。有一年的冬天,大雪封门,家里断了炊,病中的父亲曾经想一把火把全家人烧死算了,免得活着受罪,那种惨状真是不堪回首。
我们这些人毕竟经历过一段苦难,也曾经在社会底层挣扎过,尝过了人世间的辛酸苦辣,所以我们不仅非常看重那段友情,也感受到奋斗对于个人命运的重要性。因为凡事求人不如求自己,只有自己付出过努力,才有可能获得美好生活的那一天。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