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我’?
(2012-06-25 10:01:28)
标签:
雷鸣有话说杂谈 |
分类: 浅‘谈’辄止 |
心理学在解读人性的时候,一般分为三个层面:社会属性、情感属性、本能属性。几乎每个社会人,都具有这三种属性。这三种属性都是人性的一部分。当人面临选择陷入纠结的状况,很多都是在这几种属性中权衡。
打个比方吧,一个人在楼下忽然尿急,本能的冲动是‘就地解决’一泻为快;但他的社会属性就警示他了:“不行!这样不文明,得先憋着,找到洗手间再解决”;这时他的本能又说了:“没事吧,又没有人看见,还是来吧!”;但这时,他的情感属性又发挥了作用:“还是不行,都是邻居,一楼的人出来,闻到一股尿骚味儿,多对不住人家啊……还是憋一会儿吧……”
你看,在这个例子中,要不要‘就地解决’成为了这个人决断不下的核心,造成这种纠结的原因就是本能属性与社会、情感属性的对峙权衡。最终哪个属性占了上风,直接导致结果走向。举例子的时候,好像这个对峙纠结的时间很长,但实际生活中,这种对峙后的决断,只是瞬间的事儿。
另外,在精神分析学派,又把这三种属性称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对于人格结构进行分析时所提出的概念。
本我(id),即本能的我。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满足的一切本能的驱动力,就像一口沸腾着本能和欲望的大锅。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急切地寻找发泄口,一味追求满足。本我中的一切,永远都是无意识的。
超我(superego),即超越‘小我’的我。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就像一位严厉正经的大家长。
弗洛伊德认为,只有三个“我”和睦相处,保持平衡,人才会健康发展;而三者吵架的时候,人有时会怀疑“这一个我是不是我”?或者内心有不同的声音在对话:“做得?做不得?”或者内心因为欲望和道德的冲突而痛苦不堪?或者为自己某个突出其来的丑恶念头而惶恐?这种状况如果持续得久了,或者冲突得比较严重,就会导致神经症的产生。
朋友,哪一个你是真的你呢?都是,又都不是。节目里,我经常跟大家分享我的一点心得:所谓身心和谐,最终一定是来到全然地接纳与平和。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接纳人性的不同界面,逐步走向‘大我’(这里指三个我的和解与和谐)的统合。并在这过程中,不懊丧、不自责、不放弃,同时又不执着……
一起来吧。我们一起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