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李中莹给新婚儿子儿媳的一封信
(2012-06-19 10:57:21)
标签:
雷鸣有话说 |
分类: 我们能给孩子什么 |
当我的儿子在1999年结婚的时候(他住在英国),我给他和他的妻子写了一封信。现在重看,觉得内容也许对很多年轻人会有帮助,所以把其中的部分摘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中国人的学问太过注重‘应该’怎样,但是‘如何做到’的学问则极之不足。老师、父母叫孩子努力读好书,但是没有教孩子如何才能做到;他们教我们要克制脾气,但却没有教我们如何做到……夫妻之间应和气谅解,但又没有教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人生的种种道理,中国的文化里都可以找到,就是欠缺了实际做到的技巧。
你俩已是夫妻,若无心或不积极地去做一些工夫,是不容易建立愉快、美满的婚姻生活的。幸福不是谁赐予的,而是需要两人明白和注意,并且诚意地执行一些思想与行为,使它们成为习惯。
在我的‘亲子’书中,对于婚姻问题我曾写过:
若两个人认为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及规条比两人之间的关系更重要,争吵便会出现。一旦出现太多的争吵及意见分歧,当需要对方在情绪上支持而得不到时,婚姻便会亮起红灯……’
你俩的相处中,目前有太多的不满,都是‘要求对方怎样做,但对方没有做到’而引起的。自己心中定下‘对方怎样做才对’的标准,才会有‘对方不应该……或者应该怎样怎样’的想法出现。我的建议是减少对对方的要求,寻找多一些‘对方就算不这样做,我仍可以接受,甚至感到愉快’的想法。毕竟,改变自己比改变别人或改变这个世界来得容易。要靠别人怎么做自己才会开心,是把控制自己人生里的成功快乐的权力交给别人,然后企图因此而操纵别人。这样产生出来的无力感和给别人的窒息感,对什么人都不会有好处。
对对方的要求越少,两人之间的开心机会越大。‘要求越少’,我指的是内心的,而不只是说不说出口的差别。
另外一点,是建立未来的憧憬。我建议你们两人找些时间谈谈三年后你俩想身处在什么地方,有怎样的家,过怎样的生活,做什么工作,有怎样的收入,有怎样的思想、情绪状况等等。很多人的今天都是在昨天里‘无意中’走出来的,想明天更理想,定下目标走,比随意地走有更大的成功机会。目标使你们更积极,走得更快,更齐心,更有成就感,亦会使你们在困难和迷惘时,更易知道应该怎样去做出突破。
两人多谈谈话,谈话之中避免抱怨对方或者对对方作出要求。事实上,如果你们两人能够认真地试一次悠闲地谈话,刻意地控制说话中没有这两类的语言,你俩会讶异所能得到的舒服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