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破企业绩效管理的“砂锅”

(2010-09-15 11:28:22)
标签:

绩效计划

企业绩效管理

绩效考评

平衡计分卡法

移动公司

财经

分类: 管理锦囊

打破企业绩效管理的“砂锅”

金蝶咨询事业部    牟喜红

 

笔者曾在一家省级的移动公司亲历了企业对绩效管理的困惑:这家省级移动公司3年前开始实施绩效管理,作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好的企业,薪酬和绩效管理都走在了前头。宽带薪酬制度中,40%的薪酬是属于绩效工资,绩效管理的信息已进入企业内部OA系统,实现网络化管理。管理层对绩效管理很受重视,年年做绩效提升项目,年年丰富和完善,绩效制度非常健全,网络管理手段科学,比较容易操作。

但实际工作中,管理层对绩效管理工作的效果不满意,员工对绩效管理也抱怨很多。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绩效管理作为新的管理理念需要一个被员工逐步适应和接受的过程,这家公司通过3年的时间,员工观念上逐步接受了,但具体操作还是流于形式,虽然少数下属分公司用比较僵化的方式推行,绩效管理形式上比较规范,但实施效果仍不理想。

其中奥秘究竟何在?

 

绩效管理认识不到位

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的认识在管理层还比较普遍,管理者还停留在给员工作绩效考评,认为绩效就是填表格,打分,排序等工作,致使管理者的工作热情不高,对下属缺乏针对性的辅导。

不患寡而患不均、人情意识等传统思维还影响着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企业里大部分员工都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努力的,认为大家干的都差不多,自己的岗位的重要程度不应该影响到自己的绩效。很少能客观的看待企业中的岗位不同贡献不同这个事实,致使绩效等级或强制分布法演变成轮流做庄。甚至许多领导在评级时考虑的是年龄、工作年限、人员均等或碍于面子等非绩效因素,没有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实际作用。

 

绩效管理办法方式的僵化

绩效管理办法方式的僵化使员工对绩效管理产生反感和不理解。企业实施绩效管理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强制分布法和排序法,根据这些方法决定员工的绩效结果的运用。这两种方法确实能直观的将绩优和绩劣的员工分开,起到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但在实际执行中,方法运用过于僵化,比较难与纷繁复杂的实际紧密贴合。企业通常的做法是规定一定人数的部门,在部门绩效得分的基础上再给定员工不同等级的比例,不管实际中员工的绩效究竟怎样,都要强制把差的名额分配下去,给管理者和员工造成困扰,实际的解决办法就是轮流做庄,引起员工的反感和不理解。

有些企业为追求规范的绩效管理,在绩效计划的制定、评价、绩效档案等管理工具方面有严格的要求,表面上看是规范了,但实际上仅仅让管理者感觉是在形式上付出了一定的精力,没有对工作起到帮助。

 

绩效管理与实际管理工作两张皮

绩效管理作为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它与管理体系相融合的程度直接影响了它的实施成败。在实际工作中,绩效管理与实际管理工作两张皮,绩效计划单独做,为作计划而作计划,工作计划与绩效计划不搭边;绩效考核内容往往跟工作实际内容差距很大,加上许多岗位突发性和临时性工作比较多,很难用绩效计划去涵盖,也难以列入绩效考评中;绩效考评表格、工作绩效加分项附录资料、绩效档案等工作致使管理者和员工认为绩效就是多余的,额外的工作,是负担,如此印象如何能使绩效实施取得好效果。

 

绩效指标确立难度大

绩效指标的确立难度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怎样选取考核指标内容,即考核什么。二是如何设立标准,即如何考核。这个难题是司空见惯的。许多绩效管理咨询公司都有相应的工具,例如关键成功因素法、平衡计分卡法、关键绩效指标法等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绩效指标确立难度大并非是利用管理工具就能解决的,根源还在一线管理者的认识和配合上。能否取得一线管理者的支持和理解,对核心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的掌握和绩效指标提炼是非常重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