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汉句法结构差异与翻译

(2010-09-27 20:57:16)
标签:

杂谈

一,英汉句法结构的比较

1,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英汉句法的差异

    受着各自民族文化习俗、历史、地理、宗教以及政治、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西方的语言存在较大的差异。英语由26个字母组成,其形和声分离、语义和音分割,它直接赋予文字表音功能,而抽象作为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成就了西方文字的这一大特点。中国一直崇尚“天人合一”,注重以主体为本的意念观照,以致汉字以形写意,直接去描物状景,如果说重形象是中国人思维的一种习惯,那么重形象也是中国文字的一大特点。

2,  英汉语句法存在的差异

⑴英汉句子形态的形合与意合

    作为一种“综合—分析型”语言,英语重形合,讲究逻辑性,句法严谨、调配自如、衔接自然,虽然它现在可以通过相对固定的语序和虚词来表达一定的语法关系,但是它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语法形式的束缚,仍需要用形态的变化来表达某些语法意义和语法关系。而汉语是典型的分析型语言,它结构松弛,独立单句较多,句序的先后暗示了其间的逻辑关系。与英语不同,汉语主要是通过固定的语序来表达语法关系,通过大量的虚词来表达语法意义。除了人称代词等极少数语言项目外,它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语法形态变化,更没有形态之间的照应关系。更含蓄,也更能营造、渲染意境。扬振宁教授讲过:“假如说中文表达方式不够准确的这一点在写法律是一个缺点的话,那么写诗却是一个优点。”由此,足以看出英汉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即形合与意合的对比,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⑵时间顺序和空间结构

    汉语偏重动词,在语言表达上总是集结大量的动词,根据时间的顺序一一予以安排,且尽量省略关系词以达到动词集中、动词突出的效果,顺着时间的顺序,将发生的事件一一说之。而英语倾向于大量使用起连接作用的关系词(如介词、介词词组、连词、关系副词、动词的各种非谓语形式等等),从关系上反映、说明。英语句子撇开了时间的顺序,由主语和主要动词做栋,然后运用各种关系词把有关材料与这两大栋直接或间接衔接起来。

⑶主语-谓语

    英语的人称代词由不同的形式来表示人称和数;名词由不同的形式来表数;谓语动词则由不同的形式来表示与主语的一致关系。所以,当英语句子的主语有人称和数的不同变化时,受到主谓一致关系的制约,其谓语动词必须使用相应的人称形式和数形式。而汉语尽管也有人称和数的不同,但是其谓语动词不受主谓一致关系的制约,无需使用相应的人称形式和数形式,其谓语动词都是原形。

⑷主语-述语结构

    英语语篇中主位推进模式有四种基本类型:主位同一型,述位同一型,延续型和交叉型。尽管汉语也有以上四种类型,但值得注意的是,英语是主题突出性语言,其主位与主语重合,主谓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动作执行者和动作的关系,其基本结构需符合英语语法五种基本句型;而汉语是话题突出性语言,各句子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句子成分可以任意排列‘其主谓宾之间通常没有语法上的支配关系,主要体现话题与说明的关系。

 

二,英汉翻译研究

    贝尔认为语言是一种有规律的结构,它由不同的成分组合而成,是表达语义概念的一种“工具”。同时,语言又是一个完整的交际系统,可以运用不同的代码来指称具体和抽象的东西,可制造有交际价值的信号。因此,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在逐词译与意译之间做出选择,或为保持形式上的等值而放弃与语境相关的交际价值,或保持交际功能等值而放弃与语境无关的纯语义等值。但无论做出哪一种选择都无法使译文尽意。同时还指出,译者如果遇到貌似混乱的变数和无法准确预测变数的翻译理论,就否定了建立一种有效的普通翻译理论的可能性;强调了翻译活动的“主观性”和“艺术性”。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受着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对某段文字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背景文化的了解。通过对该语言特点的掌握达到有效传递信息、表达完整语义的目的。在前文中已提到英汉语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形合和意合的对比。英语语法规范森严,理性十足,逻辑缜密,而汉语能化逻辑为内在,语言简约、意义模糊。在翻译时,我们应注意形合法与意合法之间的转换。分析汉语句子中的内在逻辑关系,化隐含为明示,使用适当的连词而构成形合句。以入下句子为例: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再如,

The boy had his breakfast and went off to school.

男孩吃过早饭上学去了。

    这里英文中“his”跟“The boy”前后照应、相互攀连,“and”将两个承接的动作衔接起来,是英文形合的手段。如果翻译时过于拘泥于原文的形合语言,译文会显得冗余累赘和拘谨(“男孩吃过他的早餐,然后上学去了”),而汉语里“吃过早饭上学去”两个连贯的动作显得很紧凑。

    英语以关系词为中心的语义结构,而汉语则以动词为中心语义结构。试比较以下句子:

Every British motorist will tell you that radar is used most unfairly by the police to catch drivers who is accidentally going a little faster than the speed limit.

   译文:每个驾驶汽车的英国人都会告诉你,警察用雷达来抓那些只是偶尔稍微超速行驶的驾车人,这样做很不公平。

    英语中that引导的从句作tell的宾语从句,宾语从句中又含有who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drivers,还有by和than两个介词为中心的语义结构和一个动词不定式;而在汉语中的语义结构均以动词为中心。

朱自清的《匆匆》中写道:“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翻译成中文“Those that have gone have gone for good, those to come keep coming; yet in between, how swift is the shift, in such a rush? When I get up in the morning, the slanting sun marks its presence in my small room in two or three oblongs. The sun has feet, look, he is treading on, lightly and furtively; and I am caught, blankly, in his revolution.”明显看出汉语动词无人称和数的变化,而英语的动词与人称和数有着严谨的对应关系,即主谓一致。

    英语中每个句子都有一个主语以及一个谓语。但是,如果我们在分析汉语时也用“主谓型”来分析、翻译就显得很生硬了,比如“那狗黄毛,黑眼圈,长身材,细高腿,特别凶猛,要咬住人,不见点血腥味儿,决不撇嘴。”主语是“那狗”,后面的部分都是谓语,其中前五个并列的偏正结构作谓语,后三个是述宾结构,其中“咬住”还是述补结构。如果作此分析,那么“不见点血腥味儿”是什么成分?谓语中的偏正结构和述宾结构的关系是什么呢?这些难以解释,所以如果用“主语—谓语”的框架分析是不适合的,而应改用“话题—说明”的框架。汉语中没有主谓一致原则;语序和句中成分排列都平行于认识的顺序。

    再如,“Poverty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been ascribed by the North to low productivity, inappropriate domestic policies and inadequate national effort.”该句只有一个动词,如果我们套用“主语—谓语”的结构框架翻译成“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在北方看来,是因为很低的生产率,不当的国内政策和不够的自身努力。”结果听起来很别扭。如果我们将句子中的形容词:“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在北方看来,是因为生产率低下,国内政策不当,自身努力不够。”这样句子显得生动多了。

    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凯特福尔德将翻译定义为“把一种语言的篇章材料用另一种语言中与其对等的篇章材料来替代。”语篇翻译的对等,不仅是原语与目的语在语篇意义层面上的对等。主述位是由博斯特提出来的,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是围绕主位所说的话,述位是话语的核心内容。主述位层层推进,使得整个语篇不断展开,形成一个意义完整的连贯语篇。以下为例:

    石油大学是一所直属教育部的、理工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其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北京石油学院。1969年11月,学校迁到胜利油田,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1981年,在北京建立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

    在翻译该句时,我们应对其信息结构进行解构,分析原语语篇的信息结构,要根据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和特点对原语信息结构进行重构,使其尽可能表现译文语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The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China, originally known as Beijing Petroleum Institute founded in 1953, is a ke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rectly under the State Education Commission.

    从信息内容比较,目的语语篇和原语语篇是一致的,但该语篇是围绕“石油大学的历史变迁”展开的,其语义重心不一致,致使语篇缺乏连贯性,因此改译为:The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China, a ke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rectly under the State Education Commission, is known originally as Beijing Petroleum Institute when it was founded in 1953.

 

三,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英汉句法上的差异,及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达到自如圆润的理想境地。Mona Baker认为,使用译文读者熟悉的表达方式很重要,这样才能使交流畅通无阻。使用常用的表达形式可使译文显得流畅、地道自然,而不显得拙劣,带“外来的”意味。Achilles Fang也认为,把汉语译成英语时,译者的主要任务是要把中文的“意合”结构转换成对等的英文的“形合”结构,因为对熟悉“形合”结构的人而言,“意合”结构的表达总显得不够充分。因此,在翻译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在不影响行文流畅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尽量传递源语文化,让接受者了解或接受源语文化。

 

 

三,参考文献

1,林同济. 从汉语词序看长句翻译[J ]. 现代英语研究, 1980, (1).

2,魏辉良 英汉句法差异与翻译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

3,秦裕祥 英汉语句子内部关系对比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年第7期

4,张国宝 英汉句法差异及其转换翻译浅议 镇江高专学报2003 年4 月第16 卷第2 期

5,杨真洪 论语言文化对比与英汉翻译研究的理据——英汉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理论研究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年9 月

6,刘火泉 英汉句级语义结构“赋形表意”的差异及翻译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年9 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开学啦
后一篇:英语学习方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