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一孩子在成长,初一家长要进步---李凤遐

(2012-09-02 19:54:50)
标签:

杂谈

 

今天下午应益中嘉年华学校邀请,我给初一家长和学生开设“初一孩子在成长,初一家长要进步”的公益讲座,面对一百多名的听众,我一口气讲了一百分钟,从我接触许多家长和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故事,启迪家长们如何幸福进步,激励孩子们如何快乐学习,讲座中掌声不断响起,家长和孩子听得如痴如醉。主办方在一个小时的时候,提醒我讲座可以结束了,但没想到家长和孩子们还要求我继续讲,我又讲了40分钟。讲座结束了,许多家长围上来咨询,一个可爱的男孩给我鞠了一躬,感谢我对他的激励,男孩的父亲也感谢我的讲座对他的启发,我为能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一些帮助而心中充满了喜悦,我相信这个男孩一定会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会后有的家长请我把讲座的的主要内容放在博客上,我答应了。下面是讲座的主要内容:

初一学生处于青春断乳期和性格形成期交织的这样一个阶段,可塑性强,在很多方面都有提升的空间。从小学升入初中,无论是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还是人际关系、身心发育都会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不少初一新生及家长由于对新学段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未能根据初中学习生活的新特点进行调整,结果上初中后手足无措,生出种种不适应,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

  一、小学到初中,学习环境变化多

  1、功课从单一到繁复

  小学就那么寥寥的几门课,而中学一下子十几门功课全端了出来,老师一人授一门课。这节课刚上完,下一节又换了老师换了内容,门门有作业,应接不暇。

  2、老师从“抱着走”到“牵手走”

  小学班主任一天到晚和学生在一起,老师不仅管课内,也管课外,不仅管学习,也管生活,学生一步步都是在老师的保护下前进。而中学,班主任许多事都是布置给班委会,让班委会同学率领大家完成,科任老师深居办公室,你不去找他,他是不会来的。

  3、同学从小伙伴到陌生人

  小学更多的是就近入学,同学大都是街坊邻居,早不见晚见,原来就是小伙伴;中学范围可就大了,小伙伴被择校或是重新划片“发配”到不同的初中,几个区的学生聚在一个教室里,面孔陌生。同一年级的伙伴来自更大的范围,必须重新选择朋友了。因此,人际关系、朋友的重新组合、关系的重新确立,对初一学生而言,是一个新课题。

  二、初一要积极适应不落后

  1、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优秀,但有的学生在小学时成绩还不错,进入初中后,成绩不稳定;还有的成绩越来越差,以致不能跟上班,于是产生焦虑、不安、失望、悲观等不健康的心里现象。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初中与小学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学科增多了,内容加深了,每门学科分别由不同教师教学。因此,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就要求学生有较广的学习兴趣,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适应每个老师的教学。学习兴趣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

  初中生要学着适应各科教师,熟悉教师的语音、板书、思路、要求以及某些教学习惯。这些方面学生可以向班主任了解,以加快自己的适应能力。只要学生能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就可以不断地提高成绩。

 2、 认识自我准确定位

  刚刚进入初中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往往过分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又常常把自己置于和别人比较的地位。这样虽然有利于激发上进心,但也很容易因自己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自卑。

  进入初中后,很多新生有一定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记住,进入初中,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3年的时间足以不断提高成绩。因此,家长要使孩子明白“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要帮助孩子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予自己正确评价,并激励孩子不断向目标努力。

  3、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在小学生时代,择友的条件是只要能与伙伴一道玩耍就满足了。进入初中以后,人际关系发生新的变化,新同学不再是住处相近的同学,而是来自不同的小学或较远的地区。而且初中生所寻求的是特定的朋友---挚友,他们表面上在一起做游戏、搞活动,或者沉浸在共同兴趣的活动中,但是,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彼此的心迹,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他们自己选择的爱好或话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寻找挚友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他们就能够相当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挚友。因此,同学们进入初中之后,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主动帮助别人,真诚关心同学,获得真挚的友谊。

三、 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在小学成绩很好的学生,升入初中后成绩一落千丈,家长苦恼,孩子无奈,那么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进入初中后,学生最大的适应问题还是学习方面。一些小学时成绩差不多的学生在初中却出现了考分上的巨大差异。

学习方法尤为重要:初一是学生一生学习的转折点,初一学生的学习心态,决定着他的成绩定位、成绩档次,甚至影响他的高考成绩。很多小学生升入初中后不堪重负,成绩大幅下滑,主要是缺少学习方法,小学课程只有三门,只要用心就能学好,初中考试增加到九门学科,必须要有适合的方法才能适应,死学苦学根本无济于事。只有“会学”才能“学好“很多孩子成绩不好,家长认为孩子没有好好学,其实孩子已经尽力了,不是他不好好学,而是他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学会,没有人教给他这样的方法。

中学课程特点是难度大、知识点多,学生需要记、需要背的内容比小学大量增加,如果没有方法,学生就只能疲于应付,结果是事倍功半,方法出了问题,既影响成绩又影响信心,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以强化学生的注意力为前提,然后学生适合各科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普遍能取得很大进步。要有四点意识:

1、听课有技巧

(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

(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

(4)听好课后小结。

 2、思维有质量

(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

(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3、笔记有选择

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正确的方法是:

(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

(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

(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

 4、 先复习后作业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

为此学生应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 

5、预习要坚持

预习一,第二天老师要将的知识点是什么
很多学生只是对课本看看,了解什么内容,实际这只是粗略的,考试真正考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识,难得题目都是基本知识点的累积。好的预习,应该是,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来这节的知识点,都涉及了那些知识点,前边学习的知识点,与这节的知识点有联系么?

预习二,新知识点,所包含的知识点具体内容是什么?
在第一步基础上,在知识点下简要列出你自己认为的这个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

预习三,新知识点内容,包含了哪些解题方法
新的知识点,都有例题,可是多数人看例题,尽是自己做遍,或者看下只要了解了会了就可以了,实际是不够了,例题的研究很重要,要学习课本上例题的步骤,这个题是对这个知识点的哪个角度的演示,为什么按这样的步骤写下来,每一步有什么样的道理,也就是从上一步拖到下一步,包含了哪些知识点,这类题的方法步骤是什么。我们需要将这个总结出来。

预习四,新知识点,我有什么是不明白的
新的知识点,自己预习,有不明白的地方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将这些不明白的地方全列出来,这些是第二天听讲的重点,你要在第二天听听老师的思路,老师解释这个知识点的思路。听老师讲这个知识点与你自己的想法有什么出入,有对比才能集中精力,如果你的思路好,甚至可以提出来告诉老师,分享它,这就是一种学习的快乐。

万事开头难。相当一部分同学,进入初中后,以为考入重点中学,考入实验班,就万事大吉了。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努力,反正中考还早着呢!这就大错特错了!中考有的是实验班的同学成绩不如普通班的。初中三年,眨眼即过,而且初一、初二、初三环环相扣,初一的知识比较简单,但如果基础打的不牢,不能开拓思维,超前学习,到了初二学习几何证明,初三学习二次函数就会感觉很吃力,尤其是到初二,初三还要学习两门新的学科——物理和化学。三门课放在一起,很多初一数学基础不好的同学,就很难赶上了。所以,同学们从跨入中学大门开始,就要有长远的计划,步步为营,时时占得先机。

 四、初一家长有策略

  1、家长应了解:环境变化、新课程增加、初中授课方式,许多孩子进初中后的不适应,是问题关键所在。引导孩子尽快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转变,了解其学校,了解初中的课程,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给以切合实际的建议。

  2、孩子需要有“安全保障”的小天地,哪怕只是一个加锁的抽屉。尽可能不要去破坏或随意入侵,决不要因爱之名,而偷看孩子的书信或日记。这是对成长的尊重,尊重是一种教育的力量

  4、培养孩子专注的学习习惯,把培养好的学习心理作为重要内容,帮助孩子养成仔细、认真、耐心、专注的学习习惯。训练孩子做每一件事都不能仅凭兴趣出发,而要有始有终,持之以恒。

5、家长一定要协调好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做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桥梁。

我认为,孩子在中学阶段是否成功,和老师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家长一定要协调好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做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桥梁。

 家长要尽可能做到:认识并记住孩子所在班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给老师留下家长的全部联系方式;最好每周和班主任电话联系一次,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活动,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以及该班级在全年级所处的位置;每天抽出一定时间检查孩子作业完成情况,有问题及时与了老师沟通。

  家长要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就要让老师了解、把握孩子的脾气、秉性,以便因材施教,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我接触过的一位优秀的家长,他曾经告诉我:“记得我儿子上初中时,两年内换了四位班主任,面对每一位新老师,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老师写一封信,详细介绍我儿子的优点、缺点和个性,以及用哪种教育方法更有效”,这样在最短的时间内,老师就能把握住儿子的脉搏,及时给予教育和引导。

最后我告诉在座的学生和家长:不是进入好的初中就足够,而是能进入一个好的高中!

总之,初中的三年是关键的三年,是刻苦努力的三年,只有一步一步努力,才能在中考中脱颖而出,考入理想的高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