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减肥茶“一哥”——碧生源(图片来源于网络)
减肥茶以其服用方便和副作用小、价格适中等因素一直受到了广大减肥者的喜爱,2011年一份调查显示,减肥茶以82.4%的消费者选择率成为最受欢迎的减肥产品。如今,减肥市场正在高速度的增长,作为曾经减肥茶“一哥”碧生源如今却面临了困境。
减肥茶市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中国,减肥市场正呈几何级增长,据2011年的数据显示,肥胖患者已经超过9000万,51%的少年儿童属肥胖者,发达城市有近1/3的成年人超重。减肥产品的年销售额约为100亿元,且年销售额正以每年23%的速度激增。
如此巨大的市场不仅吸引了2000多家国内的中小医药、食品等企业在生产经营减肥产品,同时也有不少大型医药企业,甚至境外医药厂家也纷纷参与其中。
四川新闻网财经中心通过百度搜减肥茶,出现几千万的搜索结果。碧生源减肥茶、纤雅减肥茶、绿瘦减肥茶、绿尔雅减肥茶、倍丽素减肥茶、御生堂牌肠清茶这些品牌的减肥茶位列其中,无疑他们都在争夺日益壮大的减肥市场。
曾经的减肥茶“一哥”:碧生源
目前国内的减肥市场,可谓五花八门,从运动减肥、食疗减肥,到药物减肥、器械减肥、手术抽脂减肥、针灸减肥等等,格局混乱。在如此环境下,碧生源却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提起减肥茶,碧生源绝不能不提。“碧生源常润茶,不要太瘦哦!”、“碧生源,快给你的肠子洗洗澡吧”等等广告语一度将该品牌变成家喻户晓的减肥用品。
事实上,碧生源也确实有值得骄傲的地方。碧生源自己标榜为中国“茶疗健康概念”的倡导者,曾经13.7亿袋产品的销量让任何一位竞争对手都无法忽视,碧生源董事长赵一弘曾经表示:“碧生源用近10年的时间确立了中国功能保健茶先进企业的行业地位”。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00年成立,碧生源11年累计零售额已突破了32亿元,成为我国同期销售额最高的再加工茶类品牌。如此优秀的成绩,更让人看到了其美好的前景。
面临困境 “江湖地位”岌岌可危
早在2012年年初,碧生源集团的董事长兼CEO赵一弘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碧生源将在2012年正式进军欧美市场,为传播中国茶文化,把中国品牌推向世界贡献碧生源人的一份力量。可见碧生源对2012年的发展是充满信心的。
但1月份被媒体曝光的“碧生源广告三年23次上黑榜”等问题,一下子将碧生源拉到了谷底。尽管碧生源对此澄清说是上市之前的问题,亦有相关人士表明,这是媒体“炒冷饭”,但却是对碧生源造成的很大的困扰。
实际上,碧生源之所以能够创造如此大的辉煌,与广告的宣传作用密切相关。据媒体报道,根据碧生源的年度报表,2007年,碧生源广告支出是4910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30.1%;2008年,碧生源广告费支出是11820万元,占总销售额的33%;到了2009年,碧生源的广告费支出是19670万元,占总销售额的28.4%;在2010年前6个月,碧生源的广告费支出是11710万元,占总营业额的31.8%。
从数据我们就能简单的算出来,碧生源每年的广告额都要占到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左右。
广告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成就了碧生源,同样让碧生源麻烦缠身。“6小时见效,45天成就魔鬼身材,选择碧生源,不仅美丽而且健康”这是碧生源在广告里宣传的效果。但是按照规定,保健食品广告要经过食药监局的审核之后才能发布,而且发布内容必须要和所审核的相符合,不能任意篡改。
国家食药监局的网站信息显示,碧生源常润茶的功能仅仅为改善便秘,而在碧生源的广告中,却曾声称该产品能快速解决便秘、口臭、青春痘、色斑、皱纹增多等多种问题,这有明显的夸大宣传其保健功效和功能的嫌疑。
隐形的危机
出路在哪里?
广告事件的发生让碧生源焦头烂额的同时,一场隐形的危机也正在逐渐显现。据了解,自2010年9月登陆港交所之后,碧生源的业绩也开始走上了下坡路。2010年碧生源实现净利润1.01亿,2011年净利润开始亏损4088万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规模达1.67亿。
面对如此境况,9月3日晚间,在香港上市的碧生源公布了股份购回公告。购回价为0.62-0.64港元/股,当天的收盘价为0.65港元/股。然而,与上市首日报收3.58港元/股相比,如今碧生源累计跌幅已超过八成。
盈利预警的另一面则投射出碧生源面临的管理模式困境。时至2011年,研发费用与广告营销费用形成的差距仍然巨大,其上半年显示研发成本增至657.1万元,占当期5.12亿元营业额的1%左右;同期的销售及市场营销开支达到2.73亿元,是研发成本的41倍。
值得注意的是,碧生源在上市不到一年其首席财务官便辞职,而蔡亚作为现在管理层中唯一一位有研发背景的成员,也只是2010年6月刚加入公司。2010年财报显示,2007年至2010年间,研发成本仅占营业额的0.3%,而公司这一数字在2010年也仅仅上升至0.9%。
那也就是说,碧生源所依靠的并非产品研发。
看来,碧生源所面临的问题并不仅仅只是广告的问题,真正能够赢得市场还是要靠不断适应市场的产品体系,希望碧生源能够早日走出困境,重新赢得消费者与市场的认可。
PS:能够够是醜到极处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