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管我财
管我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572
  • 关注人气:4,4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低市盈率成长股投资组合

(2012-07-28 23:05:04)
标签:

转载

分类: 偷文章不算偷
"用亏损機率乘以可能亏损的数量,再用收益機率乘以可能收益的数量,最后用后者减去前者。这就是我们一直试图做的方法。这个算法并不完美,但事情就这麼简单。 "
這句話也是老巴说的,和鸡蛋理论又有些不同。我还是喜欢平均赢。

《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最初是三年前阅读的,当时的印象主要集中在低市盈率这个指标上。还有聂夫逆向投资5倍市盈率的花旗银行。还有聂夫认为周期股上涨100%,必须抛售。当时将信将疑,也对聂夫,买入股票唯一的目的是要抛售的说法不以为然。然而三年过去了。聂夫所说的基本上都验证了。

现在的情况是5倍市盈率的银行遍地皆是。很多周期性略强的股票,也在2008年末到2009年中的翻倍行情后,再腰斩,做了一趟过山车。聂夫都说准了。

最近重读此书。发现了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情况。

聂夫进行低市盈率投资,是有一个投资组合的,这个组合包括四大类:高知名度成长股,低知名度成长股,慢速成长股,周期成长股。高知名度成长股,约占组合的9%,低知名度成长股,占组合的的25%,慢速成长股和周期成长股各占组合的三分之一。以前阅读的时候,忽略了这个组合的结构,现在看这个组合的结构是很稳固的。有意思的是聂夫用成长,来形容其组合的主要特征,而实际上按现在的理解他的组合的主要特征是偏重价值的。也许在大师心中,这本来就没有什么矛盾。但因为这样形容他的组合,在特雷恩《投资大师》那本书里,聂夫的光彩就没有那么照人了。

基于低市盈率投资法,高知名度成长股的比例肯定是低的。聂夫认为只有很少的高知名度成长股,能符合他的选股标准。即:成长率加股息明显大于当前市盈率。聂夫当时千挑万选的是IBM。现如今很多人可能会把,茅台归入这一行列。聂夫认为。高成长是难以长期实现的,所以聂夫认为在这一组别里符合他低市盈率标准的股票很少。

低知名度成长股,往往是一些被市场忽视的,高成长的公司。这些公司的规模,知名度,都小。现如今这些公司可能集中于所谓,隐形冠军的企业,香港上市的大量不成熟的消费股,或者二线蓝筹。聂夫说这样的公司,5家里就有2家,基本面是要出问题的。霸王、李宁、应该就是这一组别的。格雷厄姆也形容那些低知名度的公司,估值适当就很可能是这些公司的价格上限了。

慢速成长股,聂夫把,银行,保险,划入了这一组别。聂夫认为,随着某些经济手段的运用,很多原来周期性很强的股票,周期性是在减弱的,典型的是汽车股。我认为聂夫这一组别比较宽泛。除了明显的周期性很强的股票之外,这一组别包罗万象。

周期成长股。包括典型的周期股。聂夫投资铝业和铜矿相关的企业。聂夫认为投资周期股的诀窍,必须从低估值中获得超常规的补偿。聂夫认为周期股的投资者越来越敬业,业绩没到顶部,可能股价已经先行到顶了。股价与业绩是不同步的。现如今银行股的情况,倒是非常像典型的周期股了。这也代表,市场越来越把银行当周期股看。但本质上我认为银行不属于这个组别。

如果有能力构建这样的低市盈率组合。投资的风险将会很小。确定性很高。虽然花旗在聂夫的投资中算是经典。其实也不过占聂夫投资组合的5%左右。不能确定市场在某一阶段,偏爱某一组别的持股,但是总体上的低市盈率和组别之间上涨的切换,对基金净值的稳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其实这一方法,我理解是格雷厄姆防守型投资方法的具体实践和延伸。这和格雷厄姆要求保守型投资者,在价格不高的情况下,买入一揽子蓝筹股的方法的内涵是相同的。

一般投资者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更接近于,格雷厄姆所提出的保守型投资方法上。如果想超越,也更适宜在聂夫所谓的慢速成长股领域,寻找大机会。巴菲特介入可口可乐,吉列等公司之时,以现在的认识看,恰恰是这些公司处于慢速成长的阶段。而且沃尔玛,这样高速成长的公司,巴菲特反而是找不到好的介入时点。有投资者在云南白药成长放缓之际,放弃了持股。而如果其市盈率降低到合理位置,恰恰应该是买入时机。只是后续的演化,无法预测。云南白药继续高成长,在慢速成长股阶段并未停留很久。

银行业的预期放缓是一个很好的投资点,银行已经不作为高知名度成长股看待,而更多的作为周期股或者慢速成长股看待。作为周期股看待,主要是由于西方金融危机,而中国的银行股与西方周期必然不尽相同。银行股可能还会在很长的时期内,无法体现其周期性。更大的可能性是转为慢速成长。而其市盈率水平,明显大大低于其成长水平和股息水平之和。符合聂夫的投资标准。

但是也应该看到,单一以银行股和保险股构成的投资组合,缺乏聂夫组合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为在这一组别,只构成聂夫组合的三分之一。无法探知市场的情绪什么时候,转向这里。这也是很多重仓持有银行股的投资者,长期失意的原因。

0

前一篇:说两句茅台酒
后一篇:买卖记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