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资记忆碎片分享5):同股同权

(2012-06-11 21:16:46)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票心得共享
今天有博友发短消息给我,说民生AH股已经同价了,问我为什么买民生H,民生A可能会配送可转债的权利,这时候我才发现不知不觉中,AH股已经同价了。如果情况属实,同股同价不同权下,民生A显然更吸引。

去年当我刚开始提及同股同权买便宜的时候,博友中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意见,最多的反对意见是A股将来涨起来会比港股B股疯狂。现在博友大多只剩下“同类”了,从AH股银行股的互换,长安B鲁泰B的回购方案,到经纬纺织的A股增发,受惠的无一不是买便宜的,熟悉的面孔对此都已经能够深刻理解。关于同股同权买便宜的好处我也不必再去详谈了,今天想谈的是在控股情况下的机会。

同股同权的理论,是因为我们相信的1=1,聪明的市场会自动调节过来。但也有很多特殊的情况下是1+1≠2。

香港有两只股票非常特别,是属于同股不同权的典型例子:太古A和太古B。因为历史原因,大股东为了保障自己的控制权稳定,设计出非常特殊的太古B。无论每股收益和派息方面,太古B永远都是太古A的五分之一,但在投票权上面,太古A却是与太古B一比一对等的,大股东通过大量持有太古B,牢牢地稳固住控制权。在实际股票市场上的报价,因为太古A是大市值的成分股,股价长期比太古B有着5%至25%的溢价。权益少了,股价反而更高,这种不合理的情况长期存在,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会是一个不错的无风险套利。其实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之间也有某种这类套利机会,但情况极为复杂,不详情说明了。

另一种情况经常出现在控股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这种情况往往呈两极化发展:一个极端是所有子公司的市值加起来还不到控股母公司的一半;另一个极端则是子公司市值加起来远远比控股公司高。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

前面的情况往往是因为控股母公司是属于那种欺压侵吞子公司权利的贱种所经营的,比如华润集团、新世界、阿里巴巴?……等等。这类公司的子公司长期被侵犯权益,最终被私有化。控股公司的经营理念是大股东利益最大化,不对,或者说是不能够对控股公司下毒手的原因之一是这些控股公司往往因为市值比较大,又是成分股,有着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参与,下手容易引起反响。

后面的情况往往是因为控股公司管理费用比较高,甚至存在双重征税等问题,但实际上控股公司实际上对子公司不薄。也有一些情况是控股公司控制着的子公司中,某些子公司处于亏损状况,一正一负相抵消,控股公司的盈利会变得很难看。关于这类公司,持续关注之下会发现不少的机会。

暂时就想到这些,既然属于投资记忆碎片的文章,想到什么写什么,不完整也就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无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