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捷180亿博翻身 只是数字游戏?
(2011-11-26 19:46:24)
标签:
思捷环球股票 |
分类: 偷文章不算偷 |
思捷180亿博翻身 只是数字游戏?
撰文:杨青峰 资深会计师,具十多年核数、编製财务报表及进行财务调查的经验
栏名:三十七计
点石成金之「炼金术师」是人们梦想的职业,但现实中谁可做到?笔者最近收到读者来信称讚,说公司经过笔者的分析后,每每有「点金成石」的结果,可说是「炼金术师」。这些所谓称讚,真的不知是讚是弹?若说真,应是「炼石术师」才对!
读者特别指出,最近有同样结果的公司,是蓝筹股思捷环球(00330)!事缘今年2月中,思捷公布「增长强劲」的中期业绩时,笔者的文章分析结语是「增长的重点可能只是美丽的错误,不是逆转,是个延续」。
蓝筹股地位随时不保
一语成讖,思捷股价在今年2月中於40元上下徘徊,后辗转下跌。到9月中公布大幅倒退的全年业绩,虽然思捷同时公布包括「未来4年将投资逾180亿元於品牌上」的计划,股价仍一度跌破10元关口。短短半年,思捷市值蒸发逾7成,故市场甚至有传思捷会被剔出蓝筹行列。笔者关心的是,投资者分析思捷时,应注意甚麼地方?思捷的业绩是否如公司管理层所承诺,可以重拾增长?逾180亿元的大计又是甚麼?是否可行?
分析零售和批发股的业绩,一向从营业额、溢利、存货和应收帐等入手。截至今年6月底止年度,思捷全年营业额保持平稳,升0.1%,销售成本升1.8%,但股东应佔溢利却大跌98%。除资產减值和店舖关闭拨备等一次性开支,影响思捷的溢利外,相信公司管理层是否有效控制成本是另一项因素。思捷各项其他成本,包括员工、租赁、物流及广告等,都分别录得8%以上,甚至37%升幅。营业额停滞不前,存货和应收帐却分别按年升72%和30%,存货周转日由59日升至99日,已逾期的应收帐更上升57%。
综合这些变化,相信公司管理层应花了不少心血和技巧,才能保营业额的稳定,但损失的却是溢利的若有还无、存货的积压、逾期应收款的不成比例上升等。从股东角度,这是否值得?
管理层营造乐观预期
在中期业绩公布时,思捷管理层似乎希望营造乐观预期,故此大幅提升中期派息超过35%,达12.9亿元。现全年股东应佔溢利只有7,900万元,管理层当然没有建议派发末期股息,但他们是否也应解释当初决定大派中期股息的原因?
既然思捷再没有大派股息的可能,故管理层提出4年逾180亿元的品牌投资计划,似乎希望再造中期业绩时,业绩倒退但股价不跌反升的神话。可惜,现实是没有「炼金术师」的!思捷股价於业绩公布前(9月14日)报18.3元,业绩公布之后第三个交易日(9月19日)跌至9.8元。作為一间市值已跌至约140亿元的公司(以昨日市价计),用上4年投资逾180亿元,不可说不吸引!為甚麼神话不再?问题是钱从何来?又往哪里去?
思捷过去4年未计派息,都只录得155亿元股东应佔溢利,2011年总资產减流动负债186亿元,净业务现金流入18亿元,何来逾180亿元款项去投资?是否要向股东集资?
业务营运开支当投资
所谓逾180亿元的投资,在业绩公布的展望部分,罗列包括115亿元的业务营运开支,长远资本开支只佔70亿元。业务营运开支也可说成投资,相信财务分析或是会计準则都需改动以作配合。另思捷过去4年的投资活动用了89亿元,未来4年只花70亿元又算甚麼?所谓逾180亿元的投资,也只是东拉西扯、子虚乌有的数字游戏!
运用会计和财务基础分析,可以衡量和判断数字和甜言蜜语背后的真偽,有怀疑就应多加研究,可能这就是「点金成石」的基础和原因。可以说,每一个投资者也可成為「炼石术师」!
思捷(00330)总裁批评旧管理层短视,忽略提升顾客忠诚度 (经济通新闻)
日期: 2011/10/14 09:17
《经济通通讯社14日专讯》思捷(00330)行政总裁范德施在刚发表的最新年报中,
批评以往管理层过分侧重短期营业额增长,而忽略了提升顾客长远的满意度及忠诚度。因此,儘
管集团在业务上取得成功,却让Esprit品牌价值被逐渐蚕食,或多或少忽略顾客的真正所 需。
范德施表示,中国市场将作集团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计划把营业额於2014至2015
年财政年度倍升至约60亿港元,营运销售点增加至大约1900个。集团并已决定剥离长期亏
损的北美市场及撤出於瑞典、西班牙和丹麦的零售业务,并关闭世界各地多间亏损店舖。这些一
次性重组措施所衍生的相关拨备将对2010至2011年财政年度业绩造成重大影响。
由於剥离北美洲业务及店舖关闭项目,按本地货币计算,预期2011至2012年财政年
度的营业额将下跌3%至5%,而经营溢利率将為1%至2%。转型过程须待2014至 2015年财政年度才会完成。
该集团拟订出「唤醒Esprit睡美人之吻」之转型行动,未来四年每年额外投放17亿
元,进行全球性媒体宣传活动。而专為以年青顾客為目标的副品牌edc将於2012年成為独 立品牌及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