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
道完“重阳节健康快乐”,说罢手边事正经安排,朋友又加上一句大大的感概:人生果然如戏,编出的事演成乱真的剧;身边尽是演员,冷淡的心刷上热情的色!
虽说是老生常谈啦,但每每提及这一话题,我都有点“词穷”的感觉。
不是感触不深,也不是认识不到,更不是麻木不仁。
正相反,从中学到下乡,再到……
特别是遇上一件特殊的事情,经过一段特殊的日子,那“戏剧感”就更加浓烈了,十足的浓烈,堪比我喝过的意大利老板那九十九度的烈酒。
老了的我,由对生活中充满热情甚至理想幻化得更加冷静理性。爱思考,爱冷坐冷眼地思考。
静夜般的沉思,使曾经笃信某些范围内的感情表达一切都是真相、而事态发展的走向以至结果却又显现一片茫然的我,开始……开始释然了。
下面便是我的冷思后的体会。
退休后这几年的我,像是戏台幕后的“检场”。台上的喜怒哀乐和台下的乐哀怒喜形成的黑灰黄白的“色泽”差是怎样的强度,我已然清楚了。
是,戏剧的“真实”,会让“戏骨”们在是“人物”时演译得跟真的一样,但本尊生活的实真,却极难掩饰得像极了假的,特别是在于今这个信息覆盖了全方位的时代。
话说得有些绕嘴,但这认识不谓不深刻吧?
可话又说回来了,咱再细再深的想想,“演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确实有真是虚情假意的,也确实有真是敷衍应酬的,但一定也有其他情况的--比如碍于社交,给人面子等等。
比如我,自夸一句:基本是待人以诚,讲忠讲义的(下乡时,还被“批判”只讲哥们儿义气,上学、工作也不同程度存在这种“倾向”)。就爱特立独行,甚至“离群索居”,可不也当过演员吗?一些现实中的客观因素如同一股子激流,裹动着你去进入剧中,虽然你只是连“路人丁”都沾不上边的“临演群众”,但你的表现不能离开剧本,充其量不过是会有表情差异罢了。
我如此,您呢,老弟?
您若亦如此,那他人呢?
相互理解一下,不更好么?
我们的“客串出演”塑型不了我们的真体自身,一时的“逢场作戏”也改变不了我们的真情实感。
你我如此,便是社会亦然。
况且,推心置腹,甚至肝胆相照的兄弟虽不很多,但也未必凤毛麟角。人间自有真情在,不光是理想吧。
没错,我的情感认知由简单的一丝变成成股的“复线”再回归到单纯到透明的一条,是经历过生活过山车的。
但现在稳定了。
所谓“丑旦装腔皆为戏,锣琴歇处自归来。何将铿锵生活斥,君我原来也上台。”
(图片 朋友送我的脸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