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谏”

(2023-03-13 09:19:47)
       比较喜欢关于“谏”的古文,还写过几篇学习心得。今又重读。
       “谏”,《说文》曰“谏,正也。从言,柬声。”也就是以正确的意见来纠正错误。
       中国古代的谏官制度初始于周朝,虽然名称是“保氏”。到了春秋时期,诸侯开始设置谏官一职。而谏官(臣)的职责,就是跟在君主身边,对君主的错误决策、行为提出批评、纠正。
       那时,发生了很多关于谏的故事。如石蜡谏宠州吁、臧僖伯谏观鱼、召公谏厉王止谤、季梁谏追楚师、宫之奇谏假道、祭公谏征犬戌、李斯谏秦王逐客等等。当然,听不听谏的大权在君主手里。于是,就有了君王听得进去谏,从而国兴势强的故事。如齐威王纳了邹忌的谏,使得韩赵魏燕都来朝齐。也有听不进去,因此遭到国灭君囚下场的。如虞公不听宫之奇之谏,被晋国顺手灭了国不说,还把虞公抓了(这就是假虞灭虢的著名典故)。
       进谏什么,是考察臣子尽责程度的标尺。而纳谏与否,是显示君王格局的屏幕。也许,还是王朝兴衰的前奏曲呢。

图片 春  拍摄于小区
说“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建筑的记忆
后一篇:读史有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