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夜静读书时.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2022-05-27 23:33:03)

既然翻到了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就再粗读一下。

我一直觉得魏玄成先生的这十思,涉及面广,也都正确,然所欠缺者是重点未突出。

但我隐约感觉,魏先生上的这“十思”应是有针对性的,因为这是怹在离任后给唐太宗李世民上的一道疏,试想,没有什么事儿刺动了这位“退休老干布”,怹用得着下这番功夫么,这么愿意引老经据旧典的夫子不知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规矩么?

那是什么事让老臣再度向着皇上发声呢?怹没直说,但从疏的第一段,似可以窥端倪。

盖在殷忧,必谒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并儆示“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这一串话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君主在忧患深重的时候,肯定是真心竭诚地对待“下面”;一旦志得意满,那就由着性子傲慢对人啦。可傲慢会使亲人变成陌路!虽然可以用严刑警戒人们,以威怒震摄人们,可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只是让人们苟且顺从以免受处罚,但人们不会从心里认为君主有仁慈之义。人们表面上恭敬,但心里却不驯服。(君主)所怕的,不是有多大的怨恨,而是老百姓(的意志倾向),《旬子》所告诫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是必须得特别慎重对待的(原则)啊。

听话听音,魏先生说这段话的背景,不能排除太宗在大势已安,权力笃定的情况下有些飘了,有些傲了吧?

因此,以直言敢谏著称于世著名于史的郑国公魏徵,在退休后才忍不住上疏直陈的!虽然怹列了十项该关注的问题,讲了十个须“则思”的内容,但其所针对的,还是“纵情以傲物”!

嘿嘿,说了半天,我也不知是对是否,早年上语文课时,不是得总结“中心思想”吗?--我也习惯成自然啦。

不管其他“思”,太宗“落实”的怎么样。其中第七思“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李世民皇帝做的是不错的,而且一直是不错的。魏先生直言正语所陈所谏二百多条,太宗大都采纳了,还把魏老先生当了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