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之初义是时间之经过,史之初义是事情,历+史连缀而成的历史一词,在基本层面上的意义,就是在时间中过去了的事情,也就是往事,这就直接表达了历史学(也包括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即作为过去存在的历史之本体——客观历史存在的意义,坚实地奠定了历史学的第一块基石。
历+史连缀成历史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三国志》裴注引《吴书》载赵咨对文帝问曰:吴王“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籍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该处的历史一语,与“书传”对文成词,其意义,当是指历代史籍史书。隋唐以来,历史一词几乎不见于典籍。明朝万历年间,袁黄合并数种通鉴类史书编撰成《历史纲鉴补》一书,书名中“历史”一词的意义仍然是历代史书。清末变法之际,历史一词突然大量出现于文献典籍中,从此在中文中作为常用词汇固定下来。考清末历史一词的使用,主要用于新开办的学校的教学科目名称。究其渊源,乃是受到日本明治政府课程设置用语的直接影响。明治六年(1873),文部省公布的课程名称中出现历史科目,这是以“历史”指称学校教育科目的开端
。
“历史”一词在日语中开始使用,源于袁黄《历史纲鉴补》一书,该书于德川家纲宽文三(一六六三)年翻译成日语,在日本得到广泛流传,历史一词也由此在日语当中开始使用,当初的语义,如同中文原书名,是指历代史书。后来,日本的兰学者青地林宗以汉字词汇翻译西文著作时,首次以历史一词指称学问,即历史学。此后,日语中历史的词意开始扩大,用来指称:
1,过去了的人类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之发展变迁的过程;
2,基于某种观点就上述过程所作的有序的记叙;
3,历史学之略称;
4,学校教育之科目;
5,书名,即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所著的两部原题为《Hisitoriai》的史书的汉字译名。
日语词汇中“历史”一词的新的语义,在明治维新以后传布到中国,演变为中文历史一词的诸种现代词义。与此同时,不管是在中文中还是在日语中,历史一词的原意,即历代史书的用法,基本上被废弃了。
开源截流先生以为,思想和哲学的问题可以还原到历史学中去,追究其起源和演变,历史学的问题可以还原到语言学中,探讨表达历史和思想之用语的语义来源及其变迁。遗憾的是,不管是中文也好,日文也好,历来探讨历史的含意,皆是忽略历而只谈史,谈史之时,也是心不在事而在记事者,不能不说是片面有失,误入歧途。
已如上述,历之初义是时间之经过,史之初义是事情,历+史连缀而成的历史一词,在基本层面上的意义,就是在时间中过去了的事情,也就是往事,这就直接表达了历史学(也包括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即作为过去存在的历史之本体——客观历史存在的意义,坚实地奠定了历史学的第一块基石。为了区分历史一词的其他意义,便于规范议论起见,开源截流先生将作为客观存在的历史,即在时间上过去了的往事之历史一语的这种意义,称为历史的第一意义,将在这种意义上的历史,称为第一历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