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泉太原组(7):网格长身贝

标签:
化石阳泉腕足太原组网格长身贝 |
分类: 自然笔记 |
太原组海百合灰岩中也有极多的贝壳。今天的贝壳一般都是双壳类。但是在古生代的贝壳类却以腕足动物为主,他们的两个壳是不对称的,分为背腹。腕足动物可以密集到形成所谓的“腕足灰岩”。比如我们在阳泉看到的:
http://s1/mw690/001YlP0kzy7oWh6UIlGf0&690
有的似乎是很好的原地埋藏,比如白志君看见这个不小的腕足的一圈刺都完整地露出来,贝壳本身却隐藏在石头里。他很想下次来把这个原生态的标本完整地挖回去。
http://s8/mw690/001YlP0kzy7oWh7pCbd57&690
而下面这个腕足的一根长刺还连在壳体上。
http://s11/mw690/001YlP0kzy7oWh8lC2u6a&690
但是一般的保存状态不是特别好。 表现在: 背腹往往只有一个,而且很多被压平,无法描绘两壳的凸凹。
一般重要的细节,比如壳喙和耳翼部分经常断掉不见。所以只能描述壳面的一些形态特征。
在泥质灰岩中的蠕虫状遗迹旁边的腕足化石,一般都是原位立体保存的,但是壳体腐蚀比较厉害。下面这两个是一个种,壳很厚, 腹壳高凸,喙向后钩曲, 背壳平;铰合线直长,几乎等于最大宽度,最大宽度不在前缘;耳翼明显,有破损,和主壳体之间弧度有明显不连续。前方无明显拖曳,放射线明显,偶有分叉; 腹壳前缘不膝折,背壳似乎90度折下来与腹壳结合。生长线都从耳翼上方发出,, 在中后段较明显, 中槽浅, 腹壳散布壳刺瘤(中空).
实际上很像是网格长身贝属的原代表种:半网格长身贝(dictyoclostus
semireticulatus
仅从这些外表可见的特征,似乎本地的太原府网格长身贝(Dictyoclostus taiyuanfuensis Grabau)的描述也很接近。后者较小(这里的标本中等),耳翼更尖一些,这里姑且看作前者。
但是让我疑惑的是,这次的几个标本,似乎腹壳都是是双层的,就像下面这个照片里的一样.请教过专家,没有得到解答.
http://s14/mw690/001YlP0kzy7pUJAPCNL2d&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