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放]
车主大陈在其新浪微博上发帖称,2012年6月18日,他在京东商城看到壳牌helix plus非凡蓝喜力合成机油5W-40 4L装(澳大利亚进口)售价仅为199元,于是一下子连购五桶。可是,经多家4S店验证均为假货。记者了解到,当大陈将新买的机油交给4S店的维修师傅,对方打开瓶盖,发现并没有正常应有的密封纸,瓶盖上的防伪标识也有些异样。大陈随后发现,针对所售的机油产品,该网站此前已出现了大量消费者的投诉帖。
在这些投诉内容中,车主们反映网购的机油从包装、颜色到实际使用,各方面都存在正品不会出现的问题。有车主表示,把油倒出来时已经发现机油颜色很深,而且,粘度、流动性等还不如在4S店换的“原厂机油”。很多使用过的车主更反映,车辆加了这批机油后,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引擎震动、加速无力等问题。显然,众多网购了这批机油的消费者,都质疑京东销售假机油。
大陈发现自己购买的机油有问题后,向京东商城讨个说法。可是,对方只同意退货,但大陈并没有答应。此后,一直没有人联系大陈。事隔近九个月,这桩网购问题机油事件,仍然得不到妥善解决。就在大陈发现自己所购的机油有问题后,又用原价购买了一桶,至今一直未拆封,仍然保留着京东的印记,打算找相关质检机构进行真假检测。然而,据他了解,目前国内只有鉴定机油产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的部门,并没有鉴定真假产品的机构,他感到维权无门。
以下是夏磊律师的点评:
本案是典型的电子商务领域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案件。
随着网络进入日常百姓的生活,网上购物、网上消费已成为大家一种主要的消费方式,相应的电子商务也发展迅猛。但高增长、大发展的电子商务背后也存在很多问题,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淘宝网共处理侵权商品信息8700万条,处罚会员95万余人次。但是目前,专门的电子商务维权立法缺位,消费者之能通过传统的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维权。
电子商务领域的维权存在地域广、取证难的问题。
地域广体现在电子商务的供应商与消费者分布在全国各地,一旦出现纠纷,找谁处理,在哪里维权都存在很多困难。一个漠河的消费者不可能为了几十元的东西,不远万里去海南找经销商维权,更不可能通过起诉的手段追究商家的责任。
取证难体现在广大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上的图片、文字、视频等了解商品,并作出购买的决定,而不会与商家实际接触,更不可能实际接触到商品本身,更多的时候甚至都不知道商家是谁,更不谈不上对商家的信誉、资质等做详细的了解。而且广大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时,基本上不会索要发票,这些都给维权增加了难度。
就本案而言,消费者大陈首先要确定商品的销售商信息,然后,可以向经销商所在的工商部门投诉,先通过行政部门寻求解决。关于产品的真伪问题,首先,要注意保存商家在网络上对商品的表述,如果其说明是正品,那么,可以通过向真品厂家寻求相关产品信息,或者由经销商提供其正规渠道进货的证明。而且依据产品质量法及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只要消费者有合理的怀疑,经销商对其商品质量承担举证责任,否者,应该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一旦查实商品属于假冒伪劣产品,商家除要受到工商行政处罚外,还应该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退还货款,并给予消费者一倍货款的赔偿,造成其他人身及财产损失的,可以一并要求赔偿。
在此提醒广大读者,莫贪图小便宜,网上购物一定要索要正规发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