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露骨"之歌,汪峰该咋办?

(2014-01-05 21:25:11)
标签:

云计算

互联网

大数据

财经

it

娱乐

http://ww1/large/6bbb4b00tw1ec8za5pec9j20cj08c0sz.jpg

近期汪峰歌词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说了吧,我在这里不是凑热闹,而是做为一个互联网案例来分析、分享
就在“帮汪峰上头条”热潮渐退之际,昨天下午,“财经男记者圈”发微博吐槽汪峰新歌的歌词太露骨。称:“汪峰傍上国际章,够幸福!其新专辑中一首名为《高地》的歌曲,歌词露骨直白:我喘息着幻想着混乱着,来吧,姑娘,用你芬芳的乳房来将我埋葬。”,之后汪峰写了2458个字的回复
这是事实,我们开始分析,我有两个版本分析,浅层分析与深层分析:
一、浅层分析与给汪峰的建议:
1.所谓浅层,就是就事论事,就现象分析,也就是说,汪峰不认可媒体的说法,也不希望事件被讨论。我们从社交化的特性来看,他的作法对吗,显然是错误的,随着他的回复,事件不但没有变小,反而变大了,为什么:
1.媒体断章取义是一定的,记得听过一个故事,说罗马教皇到美国访问,走前有人提醒他,纽约的记者很坏,罗马教皇就记住了,当罗马教皇到达纽约机场的时候,有一个记者问罗马教皇“您上过夜总会吗?”,罗马教皇知道是记者在挖坑,所以没有回答,反问:“纽约有夜总会吗?”,结果第二天,报纸的头版头条“教皇一下飞机就问:纽约有夜总会吗?”,这个例子您能理解媒体的思维模式了吧
2.社交网络上,只有好故事才会被传播,而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好故事,有对抗、有悬念、有情绪、有香艳的内容,一定会引发网友热议
3.汪峰激情2458个字的回复,是否又给媒体人更多“钻空子”的空间,让事态持续下去,虽然我非常理解汪峰,并支持他,没有用,事情会向相反的方向继续发展

那么,汪峰要怎么办?
1.让故事变得无趣,没意思,来解决负面故事
2.故事的改变与分裂,抽身出来
3.跳出事实面、信息面,重新构架一个新故事,把老故事盖过去

前些天讲张艺谋事件,他做的就非常好有人说他处理,可给汪峰借鉴:
1.事情出来很久,张艺谋不做声
2.一段时间后,“艺谋工作室”通过微博对网友们疑惑的地方统一作出回答,首先透露张导认错认罚,正在配合接受调查。对于张导当年退掉绿卡表示不后悔,并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愿意

让自己的孩子也是一名中国人。”,可借鉴的地方:
1.发布时间点恰到好处,不是事件开始出面发布,而是等到发酵后期再发布声明
2.不过多解释,直接道歉,让媒体没有发挥的可能
3.最强的是跳出事实面、信息面,重新构架一个新故事,把老故事盖过去,而且这个故事把讲艺谋老哥讲成了一个非常爱国的人
4.公开事件与当事人反馈,让大家不再猜测
5.相信最终会改变与分裂原来的故事,让老谋抽身出来,目前事件已经平息了

第二个版本,深层分析:

刚才从现象分析,如果再往深入想,汪峰有什么简单吗?我认为现在你看到的一切,很有可能是汪峰团队想让你看到的。这是因为之前汪峰团队成功策划了“帮汪峰上头条”成了2013年十

大事件之一,我更相信这个版本,不少网友也怀疑汪峰的创作风格变化与之前的“上头条”事件以及“汪章恋”有关系;同行也称其为了增加话题度
如果是策划的,汪峰团队是怎么设计的:
1.他知道媒体要什么,做出“解决网友无聊、好玩的的内容”,所以把内容帮媒体先准备好
2.然后与媒体策划并发布,推动大家讨论
3.汪峰反馈再次引起讨论高潮
4.有对抗、有下一步有悬念

同类的案例,比如360与小米的“小三大战”,这一定是经过策划的,如果不是,360与小米可出来对峙!

不管原因是什么,其结果是,在百度音乐排行帮,近半年来,他一直在首位,他的专辑让人从听说、到知道、了解,并传播,不管你是否喜欢汪峰、喜欢音乐,但你一定会记住他的歌、他的新专辑,我在此不是真正的探究真相,而是作为一个精典传播案例来分享,如果大家理解就足够了。

用他的歌词结尾“达到高地,让我们的顶点充满喜悦”,他在微博做到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老马奋蹄个人观点。文中表达的意见、判断、观点和陈述文字等内容均与用友软件无关。仅供喜欢五化(信息化、移动化、社交化、云化、数据化)的朋友参考,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让我知道您,并与您一起互动,请加我的微信:1468253871,新浪微博:http://weibo.com/thomasmama 易观专栏:http://www.eguan.cn/zj/thomasma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807436544 微信公众号:老马奋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