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高考语文主观题增加的理性思考

(2021-03-16 15:05:46)
分类: 语文教研

新高考语文主观题增加的理性思考

——以2020年全国新高考语文卷为例

 

  王玉强(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内容提要:

2020年全国新高考语文卷,因其试卷结构、试题设置、题型多样而倍受关注。而新增加的主观题则更引领了新高考的导向。然而,新高考为何要增加主观题?增加了多道主观题会给考生成绩带来哪些变化?全国新高考语文卷的使用省份到底有怎样的反响?新增的主观题有利,也有弊吗?其益处有哪些?其不利又如何矫正与避免?本文试从理性的角度进行深度的分析,以期使新高考语文命题难度更合理导向性更鲜明

主题词:新高考 主观题利弊  献策

 

如果把2020年全国新高考语文试题卷与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卷做对比,你会发现新高考语文卷增加了五道主观题,分别是第4题的下定义,第14题的文言文简答题,第19题的比喻相似性,第20题的句式比较,第21题的语病修改。为何新高考语文试卷要增加主观题的题量?增加主观题目意图是什么?增加主观题对考生答卷有何影响?因为是新高考语文卷,只有山东省一个省市使用,这套试题属于实验性质。而我们理性分析其主观题增加的积极导向与影响,不管是对今后的新高考语文命题,还是对新高考实验区的积极引导,都是很有意义与价值的。

一、新高考语文增加主观题的积极导向

为何新高考语文试题卷要增加主观试题?其导向何在?答曰:其根本 “新高考”的“新”字上,实际上,就是体现与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精神与思想。

1、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逻辑思维能力,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重要思维能力。课标在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强调:“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断、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还指出:“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新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专门有一个“逻辑的力量”单元,也在突出逻辑的重要性。学习逻辑的作用是什么?教材这样说:“学习逻辑,可以使思维更缜密,论证更严谨,语言表达更准确。”

2020年全国新高考语文试题卷来看,其第3题、第4题、第5题、第9题,都在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3题重在考查“沿革地理的范畴”,重点考查“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第4题是给“历史地理学”下定义,重点考查概念信息的提纯与概括整合能力;第5题是对“材料一行文脉络”的分析,重点考查考生对文章逻辑层次的分析与把握;第9题是考查散文“空间与时间两条线索行文”的分析,是重点检测散文结构的逻辑构成与复杂叙述的行文脉络。在这里,我要单独说说第4题“下定义”的主观题考查。这个题目4分,要完成这个题目必须做到两件事,一是明白如何下定义,就是注意“种属”关系,大概念与小概念要明确,如“现代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分支学科”等等;二是要从材料中梳理出有关“历史地理学”的特征、研究对象与学科研究的意义,这些信息分散在“材料一”中的第五自然段与“材料二”中的第一、二自然段。发现这些信息很重要,而提炼、分辨、整合、准确表达这些信息尤为重要。要完成这些任务要求,其根本在于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增加了文言文信息整合能力的考查

   2020年全国新高考语文试题卷在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中,新增了一种新题型,就是文言文的信息提炼主观题。这就是文言文阅读中的第14题,题目是这样的:“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很明显,这里有两个问句,一是为何救助,一是救助结果如何。这是典型的信息抽取、内容提炼与准确表达试题。这个题目是新高考语文试卷的新亮点,这是对文言文阅读评价的新尝试。文言文阅读一般由选择题与翻译组成,而增加的这个主观题其作用在哪里?一是拓展了文言文阅读的考查空间;二是增强了文言文阅读的表达能力,这是一个从文言文阅读“理解力”到阅读“表达力”的变化;三是增强了文言文阅读重点信息的概括与简约表达能力。文言文阅读不仅可以考查断句、翻译、理解、信息正误判断,还可以考查对相关信息的抽取、归纳、提炼与整合。表面看,这个题的思维含量不大,是对文本信息的抽取与表达,看似题目简单,要求单一,而实际上本题是对文言文阅读创新探索的一次有益尝试。

3、增大了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了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其中对“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的要求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从2020年全国新高考语文试题卷来看,新增加的语言运用主观题有第19题、第20题、第21题。第19题考查的是“比喻的相似性”,要求“比喻具有相似性,对文中画横线文字的比喻进行简要分析”,这个题目是在考查修辞的运用与理解,本题不是简单的认知修辞,而是深层理解修辞本身的内涵,是对修辞的具体剖析。第20题是对句式不同效果的剖析,答案从三点做出分析:强调重点不同,适应位置不同,语体风格不同。第21题是语病的判断与修改,本题的实际功能是语言要运用规范,表达准确,本题重在考查考生认识语病现象与准确修改语病能力。

二、增加主观题所带来的问题与影响

我们深入分析新高考语文试题主观题增加的优势,并不是说就没有问题,改革就一蹴而就了。今年是全国新高考语文命题的第一年,其试卷结构、选材内容、题型设置等都有很大变化。特别是新增主观题的变化,其问题与影响显而易见。

1、明显增大了试题的难度。

   我们说,新高考语文试题增加主观题,是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但这随之而来的却是难度的加大。试题难度的控制,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每年国家考试中心都要对全国各套高考试题进行大数据分析与理性评价。而这套新高考语文试题卷,从山东考生答卷与得分情况来看,其难度明显增加了。从山东省考试院发布的部分考生成绩信息看,淄博市近三万考生,高考语文分数140分以上者没有,130分以上者几名,120分以上者人数也不多。而在201920182017年也同样使用全国卷,我市高考语文成绩高分分布较均匀,有很优秀者得了140分以上,130分以上优秀者也有一定的比例,120分以上者较多。高考分数从高分到低分大体呈梯形分布。而今年则明显增大了难度,考生明显不适应,优秀者不能脱颖而出,也与主观题题目增加直接关。一位参与高考阅卷的老师说:主观题很难得满分,几乎每题都扣分;两个人同时打分,也降低了主观题的满分率。当然,试题的难度评估,还需要考试权威部门的大数据分析与理性论证,这些只是一些感性概述。

2、 明显增大了思维量与书写量。

由于新增了主观题,其思维量与书写量也会显著增。思维量是无法来直接叙述的,思维量主要指思维的时间与思维的空间含量。考生在思维的时间上由于观题的增加,肯定要比选择题用时。在思维的空间考生阅读之后的思维反映与思维转化、思维表达、文字书写,将大大考生的思维难度。在这五道题主观题中,思维含量最突出的是第4题的下定义、第21题的语病修改。

新增五道主观题的书写量,从国家提供的标准答案看,共增加445字。具体到这五道题,第4题的下定义增加了84字;第14题的文言文简答题增加了30字;第19题的比喻相似性增加了72字;第20题的句式比较增加了165字;第21题的语病修改题增加了94字。

3明显缩短了作文写作时间。

高考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是固定的,在150分钟里完成的任务也是相对固定的。原来的高考试卷结构与稳定的题型,以及主观题与客观题的布局比例,是相对均衡的,其难度与区分度的控制也是得到社会与科学论证的。但由于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新高考实验区的需要,高考语文试卷其命题内容与形式也必然会发生变化;但今年新高考增加的主观题,其题目的数量、难度、思维量与书写量确实是增大了。由于这些原因,学生做题的思考时间、组织文字时间、书写表达时间明显增加了,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作文时间。据高考监考老师反映,有不少考生作文写作太仓促,有不少考生仓促完篇,也有考生完不成800据山东阅卷老师看,今年有不少考生作文做不完,无法正常评分,这也直接影响了高考语文的整体得分。

三、 新高考语文命题权衡献策

1、减少“语言文字运用”中的主观题数量。“语言文字运用”占20分,新高考试题中只有1个客观选择题,其余4都是主观题。而原来的高考试题里,3个客观选择题,2个主观题且衔接句子填题,又明显有客观题性质。两者对比看出,新高考的4个主观题,题量大,用时多,表述文字多,难度大。而第19题与第20题有明显存在“简单问题复杂化”的现象。如何修正?就是减少主观题,增加客观题。客观选择题可以成语、语句连贯、标点作用、修辞作用等方面交替出题;主观题,可以语病修改、压缩文段、得体表述、图文转换、句式组合等方面交替命题。

2、文言文的主观题一个设问就可以,不要叠加设问了。今年的文言文主观题看似简单,从答案看也好像简单,但从学生做题实际看并非如此学生害怕遗漏,故意多写,也占用了不少精力与时间。

3、设题不要太大,“靶心”要明确,避免考点的重复考查。如第5题的行文脉络与第9题的时空线索题,其设题都太大,学生基本上“老虎吃天,无从下手”的感觉。建议设题点要尽量具体一些。4题与第22题,一个题是下定义,一个题是新闻报道压缩,都是涉及到文字简明与压缩,很明显撞车的现象。

4、今年的新高考试卷共23题,而其他全国卷共22,最好新高考试题减少1个题。一套试卷最好还是固定在22题以内,新高考中取消哪个题目,可以商榷。我们建议取消新高考试卷中的第22题(新闻压缩题)。文字压缩一方面在现代文阅读里会有相关压缩、整合题型,另一方面在语言文字运用题中可以与简明、连贯、得体一起交替命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