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蓉:语文备考总结与反思
(2019-09-15 20:28:10)分类: 语文教研 |
坚定、奋进、搏击
淄博实验中学2016级语文组
新时代领路人说:“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这句话正是我们实验中学语文组高三备考历程的写照。回顾整个备考过程,我们有过暂时的困惑,也经历了失败的洗礼,但是我们最终团结协作,坚定奋进,在高考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我校语文单科文科最高分141分,理科最高分139分,130分以上约60人,理科达114分A线700人,文科的达线情况应该更好。这个成绩比摸底考试和一模考试都要好,应该说整个高三在经历了摸底考试的挫折后,我们一直在反思,一直在进步。
一、几点经验。
第一,优秀的团队是高三备考的最重要保障。我们高三语文组15位老师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大家有激情、有经验,敢于面对失败,也勇于走出低谷。高三这一年,我们在工作上精诚合作。邢兰玉老师是我们的大姐姐、主心骨,总在备考进入困境的时候,帮我们指点迷津;钱伟、任锋等年轻的老教师一边带新人,一边发挥着骨干教师的作用;夏青、张慧玲、殷银花三位年轻老师谦虚扎实,并且主动承担了组里琐琐碎碎的实际工作。我们曾一起经历了摸底考试的惨烈,但大家都不气馁,互相鼓励,踏实反省,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在一模二模中,一次次实现进步。经过这一年不平凡的奋斗,我们顺利走向了高考,语文组也更加团结,很多老师说,这一年让我们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同舟共济,什么叫同事情谊。
第二,对课程标准、考试说明、高考试题的研究,保证了我们备考的方向正确、目的明确。有人说:方向远比力量更重要。老师们分别学习了使用全国卷以来18、19年的考试说明,反反复复研究近五年来的高考试题,对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有了清晰的把握和认识。尤其是为了防止像18年一样突然改变题型导致学生不适应的情况出现,我们把19年考试说明中的示例样题全都印刷成册发给学生,对每种题型详细指导,让学生成竹在胸。最终,今年高考的题型我们全都做过,作文等阅读写作主题也都在意料之中。
第三,科学严谨的备考计划保障了高三备考的有序进行、阶梯进步。根据考纲要求和学生情况,在备课组充分讨论的情况下,我们制定了详实完备的一二三轮复习计划。一轮复习课本,打牢基础;二轮梳理考点,建立专题知识结构;三轮磨炼技巧,回扣教材高考。步步为营、扎实推进,使我们的整个备考呈现逐步上升、不断进步的趋势。
第四,及时有效的集体备课汇聚老师智慧,为备考提供强大动力。高三的备考,内容繁多,单打独斗永远无法成功。我们坚持周初一大备、周末一小备、小问题随时备的集体备课制度,老师们新老搭配两人一组轮流担当中心发言人,集体备课内容明确、责任清晰。备课会上,人人参与,老师们常常为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研氛围浓厚。对于备考资料,老师们也总是毫不吝啬,一起分享,争取共同进步。任锋老师永远无偿地拿出自己辛苦写就的下水作文,供全年级参考使用;刘纪英老师会把自己小说散文的备考心得与大家交流,刘晓莉、梁政等老师把自己从上一级高三积累下来的材料分享给所有老师。正是这样的氛围,造就了我们高效扎实的集体备课成果。
第五,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备考更细致。除了常规的备考工作外,老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使备考更有特色,更有针对性。针对基础,老师们编印了课本回扣要点、文化常识汇编、名句挖空及理解默写练习;为了加强训练,老师们轮流编印小题巧练,每周三个;为了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提高阅读水平,我们编辑了属于2016级的阅读材料《半亩方塘》,两周一期;为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把握时代脉搏,我们坚持课前阅读人民日报“每日时评”……这些工作为老师们本就繁重的日常教学又增加了额外的负担,但是只要对学生的备考有用,老师们就毫无怨言地做起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六,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互通,及时获取最新的高考信息。姜校长总是把各地最新的考题及时发送到群里,方便老师们把握高考动向;老师们主动阅读命题专家张开等人的文章,获取最新信息。在这里,要特别感谢王玉强老师对我们的指导。王老师时常会给我们打电话,了解学生和备考的情况,针对我们提出的问题,总是给予专业详细的解答。在我们陷入低谷时,王老师亲自来校指导并给学生上课,帮助我们查找问题,做出示范。在我们缺乏自信时,王老师热切地鼓励我们一定要坚持,要有信心。在备考的最后阶段,王老师整理的最新语用题、作文题专业而前沿,我们认真落实王老师的要求,学生对语用题型和作文主题成竹在胸,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第七,反思才能进步,不断反思才能找准措施。摸底考试的不理想,让我们想尽各种办法找问题,从此养成了不断反思的好习惯。每次考试,我们都会横向比,尽量找到八强学校的小题分,找出不足;纵向比,看看与前几次考试相比,学生的进步与不足。我们建立了阅卷报告制度,在级部的指导下,阅卷完成后形成书面报告,通过截图点评等方式汇编题目的考点、学生的答题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不但让老师更好地把握学情,也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在不断的反思中,我们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实现了练习考试阅卷反思的常态化、规范化,极大地助力了备考工作。
第八,建立与学生良好的交流方式,做好学习指导及心理辅导工作。考试或练习后,办公室总是呈现出门庭若市的热闹景象。学生主动找老师分析试卷,老师找优质生和边缘生谈心指导。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样的交流必不可少。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不仅要教好课程,也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忙碌起来,有的老师甚至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半一刻不停,敬业精神实在让人钦佩。
二、几点反思
第一,备考复习计划可以更灵活。摸底考试的失利有各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是我们只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复习专题,没有灵活地打通全卷考点,导致阶段考试时,因为某些专题没有复习到失分严重。
第二,对于优质生,尤其是理科优质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方法还不够。我校理科优质生思维比较机械,全国卷死记硬背的基础考点基本没有了,更注重阅读和在情境中考查,这就使缺乏阅读和深度理解能力的理科优质生的问题更为突出。而这种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周一节课的优质生辅导效果了了,也很难系统进行。所以,对理科优质生的语文素养养成应该是从高中一开始就进行的,需要有更长远的打算。
第三,学生在备考中,集中表现出学习习惯差、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在高三最紧张的阶段,部分学生仍然不懂得如何记笔记、整理错题,强调多次的知识点和要求,学生仍然不记得、不执行,每次练习考试,都有学生因审不对题而答非所问,或者只会按套路答题缺少深度思考……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高一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而不要凡事代替学生思考,革新教学方式。
第四,语文高考的时代性、导向性越来越强,表现在试卷上就是围绕“立德树人”而进行的情境化、任务化考查方式,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必须紧紧依托时代,联系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方式行不通了。
送走一届学生的同时,我们马上会迎来新的挑战,统编新教材的使用拉开了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序幕,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得失成败,在追梦圆梦的路上,我们将一直砥砺前行,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