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劫回归和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关系

(2010-11-06 11:20:57)
标签:

杂谈


永劫回归和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关系

一日,好友在他的日志里发表了一篇《永劫回归和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关系》的文章。如下;

一,一切发生过的事情,因你对它的在意而存在于你的意识中,会对你的意识产生影响,你的内心对这些事情会有沉重或淡淡的纠结。并对你的行为产生指导和影响。这就是永劫回归观。

二,重复发生的事情,如太阳起落的本身,是不会让你纠结和追逐的。所以重复发生的事情,只要还重复发生着,无论多美好,多可怕无需人们纠结和追逐都会重复发生的事情。人们是不会纠结和追逐的。人们只会对发生多的事情表现出纠结和追逐。

三,你对你意识中的事情的纠结和追逐是你的负担。负担的沉重与否是由你的纠结和追逐的程度来决定的,这个负担是你存在的意义。

四,负担中,用轻代表积极地一面,重代表消极的一面,所以负担分为轻和重的负担。

五,在你的人生中,你视为积极地负担是令人不能承受的。如你的抱负的实现,你的理想中爱情的获得,你对某些美好事物的想往,是对得到的却无以回报的恩赐,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六,在你的人生中,你视为消极的负担是你痛苦的渊源。如对人类灾难的怜悯,对伤害的难以忘怀。

七,如何实事求是的达到你能达到的度,是现实的,正确的。

我看了以后就感觉挺绕的,没有细细经过大脑的琢磨就在他的文章下面回复道:‘这个问题很绕,只有一点明白了,现实的生活着,承受该你承受的痛苦,享受着该你享受的幸福,一切就这么简单。’

几日前我写了一篇有关《红楼梦》的博文,看了一些相关《红楼》的文章。有人是这样描述宝.黛.钗三者之间的爱情的。他评论说:“曹公着力写出了人类感情中‘缘’与‘盟’之间难以调和得悲剧冲突。”他还说;“所谓的‘缘’就是各种外部的条件促成的一种婚姻的可能性。”

我们这里指的;所谓‘盟’则是指男女双方发自本能的一种精神上的相互认同和吸引。在对待两性的态度上,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既有追求的精神自由,灵性飞升的一面,又有渴望家庭幸福的一面。但是现实和理想永远是不完美的。

在《红楼》中,完美的对象只存在于‘太虚幻境’中,‘兼美’它象征的就是人们的一种理想。‘黛玉之灵窍’,‘宝钗之豁达’永远不可能集于一身,林黛玉这一缕诗魂在现实的人间湮火中很难找到升腾的空间,薛宝钗的温柔娴淑又缺了些纯粹。

《红楼》正是在这点上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那种不满足感。(此时我认为这就是人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之轻)贾宝玉的悲哀其实也代表芸芸众生们普遍的无奈,所谓‘色空’,‘盛衰’,‘真假’,‘有无’,‘好了’等等皆有此引发。但这些概念都是悲剧发生过后,作者才发出了感慨。他是经历了大悲痛以后的冷漠陈述,所以《红楼》中没有了惊心动魄,曹公多了些旁观的意思和超然的洒脱。(这时我又认为这是人生命要承受的之重)。

至此我一下子联想到友人的文章来,他的论点和曹雪芹创作《红楼》的初衷是相符的。曹雪芹追求的理想化的爱情观是其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他的经历是他生命中必须要承受的重。所以他把现实生活中他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寄予笔下《红楼梦》中贾宝玉,那么贾宝玉的追求何尝又不是曹雪芹理想化的东西?在现实的社会现实的生活中是无法达到的。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剃度出家’‘循入空门’去‘太虚幻境’找林妹妹去了。

此刻我感觉到我前番的回复是有些轻率了。我对本文题目的两个概念的含义没的很明白,没弄清楚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它们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就匆匆的回了帖。顿慌,羞惭,汗颜。

我想;当时好友看到后不知在心里如何想呢?没再理论是对你草率的不屑。好在本人有着知错就改的美德,马上找出文章极为认真的学习起来。

我以为;文章的作者是对两个概念进行了解释,并对它们的之间因果关系所产生的结果给出了答案。也可以这样理解;一切发生过的事情对你的意识产生了影响,你对这些影响纠结追逐的程度又影响了你的行为,至使你有了某种负担,而负担的沉重与否又是由你对事情本身的纠结追逐的程度来决定的。

在负担中有两个方面;积极一面用轻来表示,消极一面用重来表示。在你的人生中重的一面是发生过的事情,你的生命中对重的感知和纠结是的痛的渊源,要承受和要面对。那么在你人生中,不能达到的那些:你的一切抱负,想往,期盼,甚至是幻想都是生命中的轻,甚至美好的“盟”都是生命所不能承受的轻。但是你也要现实的接受。要实事求是的掌握好你能达到的这个度,才能达到你人生的最高境界,那便是从容.超然。

以上的认识不知是否正确?还有待与友人商榷,只是有了些认识后,又有问题了。那些沉重的灾难的痛苦的视为重,那么发生在你身上的好事呢?它不也发生了,你也承受了这个好了嘛?在承受中对应该回报,但无以回报的是生命不能承受的轻吧?理想的幻想的是生命不能承受的轻的话,那么在人们精神领域中如;人们的思想境界,人们的信仰,人们的宗旨等等这些算是什么?是不是正是消解轻重纠结的依托呢?不属于所谓‘生命之轻’的范畴吧?用轻表示合适不?想到这里我又茫然了。文章本身提出的问题能明白一些了,又延伸了一个有待弄清的问题。其实想把问题弄清楚本身来讲无可厚非,人们就是在不断学习,不断探究中而不断进步。

最后我是否能把友人此文这样理解;我们精神上的痛苦是纠结,活在世上要实际一些,千万不要在承受着一切人世间的苦难后,又希冀着那些够不着的事情发生,而事情总不能如人所愿,这又成了你新的纠结,某一件事,由重变轻,又由轻成重,周而复始。其实,这个世界原本就没有绝对的结果。

                     华紫写于二零一零年十月二十六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吸烟的女人
后一篇:儿时的彩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